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4916
两点法与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12-02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作用时间有可控性等优点,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是其较好适应证。子宫全切术需要阻滞平面较广,我们采用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并与一点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2岁,体重47~72kg,身高151~169cm,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一点法),Ⅱ组(两点法),每组30例,所有麻醉或手术操作均由同一人或同一手术组完成。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腰麻针25G,新乡驼人公司生产),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病人取侧卧位,Ⅰ组于L 2、3 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25G腰麻针,见脑脊液流出即注入0.75%布比卡因2.0ml(10s内注完),注射毕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改平卧位。15min测麻醉平面(针刺法)低于T 8 则硬膜外注药,直至平面达到T 8 以上。Ⅱ组于T 11、12 椎间隙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L 3,4 椎间隙作腰穿(腰穿针25G),见脑脊液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0ml(30s内注完),10min测麻醉平面低于T 8 者硬膜外注药调节平面至T 8 以上。
, 百拇医药
    1.3 监测 术中常规监测BP、ECG、SpO 2 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腰麻平面、硬膜外给药时间和局麻药剂量、麻醉30min后MAP变化和辅助用药情况;根据有无疼痛、牵拉反应和肌松情况综合评价麻醉效果,病人有疼痛和牵拉反应,肌松差,则定为-3分,有其中一项,为-1分,三者均无,则为0分,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评价打分。

    1.4 统计分析 将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时间Ⅰ组85~145min,平均115±4.5min,Ⅱ组89~147min,平均113±5.3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腰麻用局麻药均为0.75%布比卡因2.0ml。

    2.2 Ⅰ组有3例麻醉平面未达到T 8 ,经硬膜外给药达到手术要求,其余27例硬膜外注药时间为腰麻注药后65.5± 13.6min。Ⅱ组23例平面未达T 8,开始即硬膜外注入局麻药调节平面至T 8
, 百拇医药
    2.3 两组腰麻平面、硬膜外注药量、30min MAP、辅助用药及麻醉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要求麻醉既要维持下腹部良好的肌松,又要消除腹部和盆腔的牵拉反应,阻滞平面较广。从Ⅰ组和Ⅱ组比较来看,约1h左右就需硬膜外追加较大剂量的局麻药,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麻醉效果。局麻药总量Ⅱ组比Ⅰ组少,但麻醉效果要好于Ⅰ组。分析认为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从一个椎间隙分别注入局麻药,所产生的腰麻和硬膜外两个麻醉平面多数是重叠的,加上注射部位及邻近脊髓节段所吸收的局麻药量多于远端,局麻药在椎管内的分布浓度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头尾两端逐渐递减 [1] ,因而局麻药到达腹部时浓度已减低,难以维持腹部较满意的肌松。

    两点法注药,使药物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别以 两个中心扩散。腰麻注药速度慢,平面扩散低,因而作用时间长,腰骶部神经阻滞较为完善;T 1112 硬膜外主要作用于下腹部,用药量虽少,但能较好地维持下腹部肌松和抑制腹部牵拉反应。

    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根据手术切口位置选择硬膜外穿刺部位,使支配切口的神经根药物浓度最高,从而用药量更少,麻醉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29.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程庆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