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368
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内科学》教学效果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科学》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的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比较接受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第1学期《内科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结果 其成绩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医学本科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是否早期深入临床对理论学习成绩影响不大。

    关键词 内科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53-03

    医学本科生《内科学》的学习是在3年基础教育后开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四年级由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都十分丰富的教师统一讲授理论知识并对多发病、常见病进行临床见习,五年级临床实习1年,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近年有不少关于临床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如有的医学院校四年级起就把学生放进医院,理论课后即深入临床接触相应的丰富的病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同步进行,似乎更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但亦有人认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对一些临床现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效果如何尚难定论。为探讨上述两种不同授课模式对《内科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我们对接受这两种模式学生的《内科学》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99级五年制本科学生。学习科目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5版教科书。学生共分为10个班,其中5个班在校本部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另5个班在校外4个三级甲等医院教学基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各班级教学点的安排完全随机进行。

    1.2 授课方式

    1.2.1 本部教学 共258人(人数分别为55、49、49、51、54),全部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700张床位)实习。由于不可能提供丰富的临床病例给同学见习,故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理论课后仅能见习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病例不丰富。

    1.2.2 校外基地教学 共200人,基地一74人(分两个班,每班37人)、基地二36人、基地三44人、基地四46人,每讲完一次理论课即去医院,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临床,且可反复见习和体会典型病例。
, 百拇医药
    1.3 考核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参考第1学期课程结束后期末考试成绩。

    1.3.1 试卷生成 名词解释、填空、问答题由每个教学点各出两套,汇总后按求同原则进行筛选,即尽可能选取各教学点均涉及的内容生成试题;选择题由校本部教务科医学试题库自动生成的200题中选取30题,要求不存歧义,难度适宜,分3个层次:

    A级以小病例形式出现,考核学生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共10题。例:男性患者,18岁,咳嗽2月,痰中带血丝,体温36.7℃~37.9℃,胸片示右上肺云雾状淡薄阴影,内有圆形透光区,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应为a痰查癌细胞;b痰查抗酸杆菌;c痰细菌培养;d凝集实验;e结核菌素试验。

    B级考核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共9题。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右心功能不全加重,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将最可能减轻?a肝肿大;b心率增快;c肺淤血;d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e胃肠道淤血症状。
, http://www.100md.com
    C级为记忆性题目,共11题。例:下列除哪一项病因外都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的发生有关?a吸烟;b病毒感染;c大气污染;d职业因素;e过敏因素。

    1.3.2 考试方式 所有教学点在同一时间开始闭卷考试,校本部统一派送巡考人员,考场纪律严明,考试完毕试卷当场密封,交与巡考人员。

    1.3.3 阅卷方式 考试结束第2天即将全部试卷集中,由各教学点派出的教师统一阅卷,流水作业,当天完成并登录成绩。

    1.4 统计方法 对校本部5个班及校外教学基地5个斑学生的成绩及各级选择题答题正确率进行成组资料的t检验(prism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对各班学生总平均成绩及各级选择题正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其成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见以下图表。
, 百拇医药
    表1 本部和基地各班总平均成绩比较 (略 )

    表2 本部和基地各级选择题正确率比较 (略 )

    图4.本部和基地学生成绩比较(略 )

    图3.C级选择题正确率分析(略 )

    图2.B级选择题正确率分析(略 )

    图1.A级选择题正确率分析(略 )

    3 讨论

    临床课程的学习非常强调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是医师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实践,书本上的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中如何安排理论与实践亦应对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通过对我校接受传统《内科学》教学模式和校外教学基地早期即有条件深入临床接触丰富病例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提示早期尽可能多的接触临床并不能改善理论学习的效果,不管是记忆性知识的掌握还是临床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而我们从临床实际工作中得到的体会是:书本知识的真正掌握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思考,在实践中碰到问题,到理论中寻找答案,从书本上学到理论,到实践中领悟和验证。也许单从这样一个分析比较,并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不足之处在于:首先,考核方式欠佳。尽管我们的试题既有记忆性题目,也有应用性题目,但毕竟前者占的比例远大于后者,不管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多不 多,也不管他们有没有真正很好的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只要认真听课、复习,还是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这就使我们想到在教学模式强化临床的同时是否应强调考核方式的临床化,这将引起学生充分的临床意识,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此外,开课的时间还太短。如果在《内科学》全部学完后或毕业时再对学生进行临床实际考核,其成绩分析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两种教学模式并未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似乎提示《内科学》教学中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意义不大,但如果同时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并观察较长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因为实践经验是医学的关键所在。为弥补本研究的不足,我们将做相应的工作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如继续比较其以后的考试成绩、尝试增加临床应用能力的考核、跟踪随访这批学生毕业后的表现,看强调《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临床示教是否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一个医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编辑 清泉), http://www.100md.com(王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