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其它
编号:10395590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运动试验前后Q-T c 变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7月 第2卷 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7-0639-01

    Q-T c 能反映心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我们观察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二级梯运动试验前后Q-T c 间期变化,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和正常者进行了对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7~2002年对做二级梯运动试验的120例病人进行了分析,共检出阳性者70例。按过动中出现胸痛分为有症状组(1组)和无症状组(2组)。有症状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1~75岁;无症状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9~75岁。正常组(3组)50例,无冠心病易患因素,经体检排除心血管疾患,男32人、女18人,年龄20~55岁。3组均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4、6min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V 1 ~V 4 导联Q-T间期。根据公式Q-T c =Q-T R-R 。

    1.2 Q-T间期测量方法 (1)选R波占优势和T波直立的导联,测量Q波或R波起点至T波终末的间期,排除U波的混淆,用同一心动周期的R-R间期进行校正。(2)运动试验后S-T段下将致使T波呈负正型,此时测量则至T波将及(正向)终点。(3)运动试验后S-T段下将伴T波完全倒置时,下降的S-T段与倒置的T波融合,测量时以T波上升到等电位线(P-R段水平),为T波终点。(4)运动试验后因心率过快和P-R间期延长,而T波终点不清楚,或T-P融合,或T-U-P融合者不做测量。

    2 结果

    2.1 正常组运动后即刻Q-T c 间期与运动前比较无变化,2、4、6min较运动前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运动后即刻心电图上Q-T c 间期与运动前相比平均延长0.023±0.04,运动前后Q-T c 间期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运动后Q-T c 间期延长多数在6min和6min以上的时间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2.3 以二级梯运动后即刻心电图上Q-T c 间期延长≥0.02s和≥0.01s作为阳性标准。

    3 讨论

    以二级梯运动试验后即刻心电图上Q-T c 间期延长≥0.02s作为阳性标准,诊断的特异性为94%,敏感性为53%,以Q-T c 间期延长≥0.01s做为阳性标准,诊断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73%。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的缺血病人,绝大多数运动试验后即刻心电图上Q-T c 间期延长。认为可把Q-T c 作为判定运动结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两缺血组运动后各相同时间Q-T c 均出现明显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01),支持运动后Q-T c 明显延长可作为运动试验的一个阳性指标。

    通过二级梯运动试验前后Q-T c 变化比较,两缺血组之间相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提示无症状组心肌缺血程度与有症状组相似,应引起重视,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单位: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3-05-27)

    (编辑 晓亮), http://www.100md.com(陈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