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中医
编号:10395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86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 第4卷 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8-1214-01

    1995~2003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穴位,维生素B 1 、B 12 针剂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86例,并与单纯抗病毒对症治疗182例对照比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按照朱德生编《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有关内容,将3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男83例,女103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182例,男68例,女11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发于单侧肋间神经分布区(背、肋、胸),也有少数患者发于单侧头额、颈肩臂、耳廓等部位,局部皮肤红斑、皮疹,初起皮疹为不规则的或椭圆形的红斑,数小时内水疱可在红斑上出现,以后逐渐增多,有的相互聚合,成为聚集成群的、大小不等的水疱。自觉症状:多数患者在皮疹出现之前,即感患病部位疼痛,部分患者痛痒感并存 [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针刺阳陵泉、太冲穴,维生素B 1 、B 12 针剂混合注射患病部位所分布的穴位或水疱密集部位。每部位注射0.3~0.5ml药液1日1次。对照组用常规抗病毒药物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

    1.3 疗效标准 1周内水疱被吸收,干涸、结痂,局部痒痛感消失。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174例治疗3~5次,12例治疗5~7次后水疱结痂,皮肤由鲜红转为暗红,患者自觉痛痒感消失或基本消失。对照组98例2周后,74例3周后,10例4周后水疱结痂,临床症状逐渐消退。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病症。病毒为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宿主免疫力减退时,病毒活跃而引起本病。中医认为:此病为肝胆火盛或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致 [2] 。所以,治疗时选用肝胆经的阳陵泉、太冲穴位(泻法),又因肝胆经循行均经过胸肋,故局部药物注射肝胆经所过之经穴,以达到宣泻肝火、清热燥湿、理气和中、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目的 [3] 。此病毒主要为侵犯周围神经而发病,维生素B 1 、B 12 针剂为神经营养剂,局部应用可使受损的神经末梢迅速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上两组治疗对照,治疗组时间短,疗效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及身体上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8-112.

    2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0.

    3 邱茂良,张善忱.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7,113.

    作者单位:401320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针灸科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