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5892
烫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混悬剂在治疗烧伤中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烫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混悬剂在治疗烧伤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130例为行烫伤油治疗,谓之油剂组;130例为行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剂治疗,谓之混悬剂组。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油剂组总有效率为79.23%,混悬剂组总有效率为71.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油剂组创面愈合天数比混悬剂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烫伤油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收敛燥湿,活血祛瘀,消肿生肌,最终是祛瘀生新、促进创面的愈合。适用于基层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烧(烫)伤 外用药 疗效比较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889-03

    烧伤是外科常见病,为急性、突发性损伤。皮肤被烧伤后,皮肤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细菌容易侵蚀,并在此生长繁殖,易于导致感染。为此,对烧伤创面的处理尤为重要,创面合理有效的用药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取我院1992~2002年间收治的烧伤病人260例,130例为行烫伤油治疗,谓之油剂组;130例为行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剂治疗,谓之混悬剂组。为进一步探讨烧伤后创面最佳治疗 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0例病人,为浅Ⅱ度或深Ⅱ度或Ⅲ度热液或火焰烫(烧)伤。入院后用烫伤油治疗130例,用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剂治疗130例。用药前均常规做创面细菌培养。两组一般资料汇于表1中,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病人临床资料统计(略)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无菌操作下将烧伤创面常规消毒,用0.1%的新洁尔灭冲洗创面,清除附着物及脱落皱皮。水泡减压尽量保护残留上皮,剪除剥脱或坏死之表皮(焦痂除外),感染创面行彻底清创,拭干创面。

    1.2.1 油剂组将烫伤油用消毒棉均匀地涂于创面上形成一薄层或将浸透烫伤油的消毒纱布平整的覆盖于创面上。混悬剂组将2%的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液用消毒棉均匀地涂于创面上或将浸透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液的消毒纱布平整的覆盖于创面上。两组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暴露或半暴露或包扎疗法,以半暴露疗法为主。暴露或半暴露疗法用药第1~3天,可间隔4~8h涂1次,待创面形成薄药痂后,可改为每天涂药1~2次。包扎疗法根据创面渗湿状况随时更换敷料或外用药物。
, http://www.100md.com
    1.2.2 全身治疗 两组病人均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或应用广谱抗生素静滴抗感染治疗,并对症处理以及支持营养治疗。

    1.2.3 手术指征 两组肉芽创面大于5cm×5cm或肉芽组织出现后1周创面仍无皮岛形成,无自愈倾向者,给予手术植皮。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凡肿胀消失,痛痒症状改善,有表皮生长,创面无感染,创面全部修复或基本修复;显效:有少许肿胀与痛痒,有表皮生长,创面修复70%以上;有效:创面修复50%~70%;无效:创面修复30%以下或具有创面感染,有脓性分泌物,无表皮生长 [1]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4 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类型 按组织、形态、功能及临床特点不同分为萎缩性、扁平性(浅表性)、增生性、挛缩性、凹陷性瘢痕 [2]

    1.5 统计方法 采用X 2 、t检验和Ridit分析。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见表2。

    2.2 两组病人疼痛、活动、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3。

    2.3 两组病人非手术治疗自愈例数及自愈率比较 见表4。

    2.4 两组病人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类型比较 见表5。

    表2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略)

    表3 两组病人疼痛、活动、愈合时间比较(略)

    表4 两组病人非手术治疗自愈例数及自愈率比较(略)

    表5 两组病人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类型比较(略)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众所周知,烧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创面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创面处理直接影响烧伤的治疗效果,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是控制细菌侵入机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创面应用抗感染能力强的药物,保护创面,减轻感染,无疑对烧伤治疗的全过程有重要意义。

    3.2 从两组治疗烧伤疗效的比较,油剂组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P<0.05)。在治疗期间,油剂组创面疼痛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身体活动状况正常;而混悬剂组创面疼痛持续存在或加重,身体活动状况受限。非手术治疗自愈病人和病人创面愈合后疤痕形成类型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3 烫伤油为本院经验方,其方药组成:干地黄、红花、当归、麦冬、陈皮、甘草、地榆、朱砂、冰片各20g,虎杖500g,菜油或花生油500ml。其配制方法:以上诸药除冰片、朱砂研 细末外,其它药物均放入油内浸泡24h,然后用文火煎熬至麦冬变为褐黑色为度,滤去药渣,待油温降至60℃再投入冰片、朱砂末搅拌匀,油凉后装瓶消毒备用。烧伤病机主要是高热作用于肌腠,致使肌肤腐烂,脉络损伤,气滞血瘀,甚至易致阴伤阳脱,热毒内陷。针对病因病机,处方中,地黄、麦冬、虎杖、地榆养阴清热解毒;陈皮行气燥湿止痛;红花、当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冰片、朱砂宣散热毒,祛腐生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防止感染或控制感染,预防疼痛性休克发生;能收敛燥湿,减少渗湿,避免创面因感染而使深度增加,同时对预防早期败血症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能活血祛瘀、消肿生肌,最终是祛瘀生新、促进创面的愈合。在治疗中,为预防感染,每次清创换药时均应严格按无菌操作。
, http://www.100md.com
    3.4 治疗烧伤创面外用药用得最普遍的是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遇液体后缓慢分解成银离子和磺胺嘧啶,银离子能与细菌体内去氧核糖核酸相结合,磺胺嘧啶本身是磺胺类制剂,也具有抑菌作用。抗菌能力强是该药的优点,但缺点也不少。此药长期使用,已产生了耐药菌株,创面感染和真菌生长有逐渐增多趋势;应用磺胺嘧啶银时由于局部创面干燥,使浅Ⅱ度烧伤或深Ⅱ度烧伤周围组织早期毛细血管与小血管进行性栓塞,有发生创面加深的可能性;对创面有一定刺激性,干燥后有疼痛感,包扎疗法者创面换药困难,创面易出血、疼痛,患者较痛苦;不可用于对磺胺药过敏者,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以防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对上皮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溶解度低,有银中毒的可能性;部分患者可发生过敏反应,另外也有致白细胞总数、粒性白细胞数减少和致高热的报道 [1,3~7] ,应引起重视。

    3.5 油剂组治疗烧伤未出现过敏,无毒副作用,对创面无刺激性,减少了疼痛的发生,操作方便、换药简单,有利于护理,患者无痛苦。而且涂药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少渗出和感染机会,尤为适用于基层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值得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施远腾,莫晓彬.聚维酮碘加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1,22(1):83.

    2 蔡景龙,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8.

    3 王介才,张逸.人淋巴液与磺胺嘧啶银治疗浅度烧伤11例效果 观察.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1):92.

    4 孔祥伟,王惠兰.1%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致烧伤创面加深3例.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22(5):438.

    5 赵吉燕,王中兰,谢兴乾.艾利克磺胺嘧啶银混悬剂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体会.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23):149.

    6 汪涛,胡芸,胡艳红.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烧伤效果观察.人民军医,2002,45(3):143.

    7 王春明,傅东升,李志援.烧伤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霜并发高热二例.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7,13(1):78.

    作者单位: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25)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