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5257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与常规治疗的对照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2例经头颅CT确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5-0458-02

    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重症类型。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清除等措施,疗效均差。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筛选4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20例行脑脊液置换术作为治疗组,另22例仅行内科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列入观察对象的42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证实,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6岁、56.2岁。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30~37分、31~38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U=0.691,P>0.0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观察对象:(1)已有呼吸循环衰竭;(2)年龄>75岁;(3)合并严重心肾疾病。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分别为8例、1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11例。

    1.2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于发病3h后及24h内常规应用20%甘露醇、速尿等控制脑水肿及常规止血剂治疗,控制血压于120~165/75~98mmHg范围。选择22例进行神经营养剂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每日腰穿一次,以生理盐水20~40ml加入10ml地塞米松进行等量脑脊液置换,直到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积血消除或腰穿脑脊液澄清为止。腰穿脑脊液置换2~16次,平均5.2次,脑脊液置换总量200~900ml,平均550ml。
, 百拇医药
    1.3 临床观察 术后根据脑脊液颜色变化情况分别于第2、4、7、10、15天行头颅CT检查,了解蛛网膜下腔内血肿清除时间,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疗效评定。应用U检验及χ 2 检验,对两组血肿清除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蛛网膜下腔内血肿清除时间 见表1。

    表1 蛛网膜下腔内血肿清除时间比较 (略)

    2.2 临床疗效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梗阻性脑积水及交通性脑积水引起的恶性高颅压,以及丘脑下部损伤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内科保守治疗疗效甚微,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仍高达26%~68%。本组资料中治疗组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采取此种方法,保持脑内压于1.5kPa左右时行腰穿术,既安全又可保持腰穿引流所需的一定的压力,当行脑脊液置换术时,在此压力驱动下,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易于排除,加快了蛛网膜下腔内积血的廓清速度,缩短了引流时间。有些学者认为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积血较第Ⅲ、第Ⅳ蛛网膜下腔积血更易发生脑积水。脑脊液置换术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流入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的血液量,从而减少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另外,还减轻血性脑脊液对颅内大血管的刺激,从而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轻神经缺损征。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无一例于术中死亡,死亡原因均为重要脏器衰竭。无一例诱发抽搐。观察表明,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措施积极,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单位:154211黑龙江省宝泉岭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收稿日期:2003-07-02)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李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