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060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硬化病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5-0452-0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于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每日晨起腹泻4~5次,呈稀水样便,量多,恶臭,无粘液,脓血,不伴腹痛及里急后重,无发热、盗汗、恶心和呕吐,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药物症状可缓解;此后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腹泻,性状同前,服用思密达等症状无明显改善,体重渐下降。1年来发现腹胀、水肿、小便量明显减少,每日约500ml左右,伴有遇冷后手指端和足趾端麻木、色白、继以紫色,食纳差,全身困乏无力,怕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血压120/60mmHg,慢性病容,营养不良、消瘦,双手臂、腹壁、双下肢皮肤坚厚、双足皮肤干裂,颜面呈面具样,张口困难,口唇苍白,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低,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膨隆,全腹柔韧感,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足趾端可见溃疡。血常规:WBC6.5×10 9 /L,RBC2.95×10 12 /L,Hb94g/L,PLT111×10 9 /L,尿常规未见异常。粪常规:黄糊状、镜检阴性,未见脂肪颗粒。粪培养阴性,粪查霉菌阴性。肝功能:AST56U/L、TB4.5μmol/L、TP38.4g/L、ALB15.4g/L、GLB23g/L、A/G0.7、GLU2.99mmol/L。肾功能:BUN8.92mmol/L、CRE160μmol/L、UA189μmol/L。电解质:K + 3.59mmol/L、Na + 141.6mmol/L,Cl - 111.3mmol/L。血脂示:TG0.6mmol/L(0.72~1.94mmol/L)、HDL-C0.65mmol/L(0.83~1.96mmol/L)、LDL-C1.04mmog/L(2.07~3.10mmol/L)、CHO1.96mmol/L(2.4~5.5mmol/L),ESR30mm/h。蛋白电泳:白蛋白52.9%、α 2 球蛋白9.8%。结缔组织全套:抗u 1 RNP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SSA抗体(+)。免疫全套:IgM5.21g/L(0.63~2.77g/L)。低张大肠气钡双重造影示:(1)直肠、乙状结肠炎;(2)直肠远端狭窄僵硬,轮廓锯齿样改变。结肠镜:结肠粘膜变薄,余阴性。胃肠气钡双重造影:(1)小肠功能亢进,小肠炎;(2)腹水;(3)食道、胃、阑尾正常。B超:双肾慢性肾功不全(实质光点增多、增粗实质变薄)大量腹水形成,胆囊息肉。胸片:缩窄性心包炎可能,左侧胸膜肥厚,左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不偏,低电压。皮肤活检:右前臂小块皮肤组织真皮胶原纤维增生,均质化。诊断:“系统性硬化病”予强的松、青霉胺、叶酸治疗14天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量少,小便每日约1200ml,食纳较前明显增多,出院门诊观察治疗。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全身结缔组织病,特点是胶原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阻塞,缺血性萎缩,免疫异常。约70%的SSc出现消化道症状或检查有消化道异常,其中以食管病变最多见。60%有吞咽干食困难症状,少数有胸骨后烧灼不适,反酸。有20%患者出现小肠蠕动减慢和扩张,致使食物在局部滞留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吸收不良,消瘦等症状,但是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少见。腹泻考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肠蠕动减低致细菌过度生长,直接损伤粘膜;(2)胃肠动力障碍致肠内容物混合不良;(3)肠血管和淋巴管受阻;(4)肠粘膜硬化致维生素B 12 、脂肪等吸收不良;(5)近端小肠细菌结肠化致胆盐降解和微胶粒形成缺乏。本例患者4年来反复腹泻伴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病变,一直按肠道感染、小肠吸收不良治疗后效果不佳,被误诊为慢性肠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因此,临床上遇到间歇性长期腹泻患者,要注意有无皮肤的病变,进食后有无发噎感等,及时检查结缔组织全套、皮肤活检及吞钡透视,早期诊断SSc,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侯晓华.消化道运动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71.

    2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86.

    作者单位:1 719315陕西神华集团神东矿区职工医院内科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收稿日期:2003-08-21)

    (编辑 李欣), 百拇医药(薛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