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6725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71-0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发生在直、结肠粘膜层的原因不明的炎性病变。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原因,致脾胃虚弱,水谷不化,腹气不利,则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或寒湿停滞而形成。

    现在认为本病与过敏、饮食不节、免疫机制、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精神抑郁等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1例,其中男152例,女119例;年龄20岁以下52例,20~40岁181例,40岁以上38例;病程9个月~10余年不等,其病变部位大多在直肠、乙状结肠,亦有累及全结肠。
, 百拇医药
    本组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予以确诊,镜下可见:肠粘膜粗糙呈颗粒状,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部分附着脓性分泌物,有的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多发性表浅溃疡。病理检查均呈炎性变。

    1.2 治疗方案 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中药汤剂口服及第三煎保留灌肠。

    1.2.1 湿热型(相当于急性发作期) 主证:腹泻,大便每日10~20余次,粘液脓血便或便血较多,腹痛可为绞痛,伴里急后重,或腹痛即便,便后痛减,伴发热,脘痞纳呆,身重疲倦,肛门灼热,舌苔白腻或黄厚腻,脉弦滑。辨证:湿热下注,脾虚肝虚。治法:清利湿热,健脾和肝。方药:常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木香槟榔丸、槐花汤等清利湿热、解毒排脓、疏风止血之剂加减:白头翁10g,秦皮10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葛根10g,木香10g,陈皮10g,焦楂15g,当归10g,防风6g,芍药12g,炙草10g,炒二术各10g。

    1.2.2 脾虚型(相当于缓和期) 主证:面色萎黄,腹隐痛时作时止,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呈粥状,偶有少量粘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脾气不振,湿热未清。治疗:温补脾阳,和胃燥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党参20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炙甘草10g,炒薏米30g,白头翁10g,黄连10g,陈皮炭10g,杭白芍20g,莲子肉10g,半夏6g,猪茯苓各10g。
, 百拇医药
    1.2.3 阳虚型(相当于迁延型) 主证:病程迁延日久,少食神疲乏力,腹中隐痛,喜暖喜按,五更泄泻,时稀时有粘液白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辨证:脾肾阳虚,大肠虚寒,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药:四神丸,真人养脏汤,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减:党参30g,茯苓15g,炙甘草10g,补骨脂10g,肉豆蔻6g,杭白芍20g,五味子10g,吴茱萸10g,炮附子10g,当归10g,伏龙肝15g,大枣6枚,沉香面3g(冲),炒二术各10g,炮干姜各10g。

    以上各方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71例中,治愈165例(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病灶 全部消失);好转103例(症状减轻,镜检溃疡面缩小或部分消失,粘膜轻度充血);无效3例(临床症状、镜检无变化)。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 (略)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较常见疾病,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20~40发病率最高。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其体虚为本,邪实为标,脾胃虚弱,脾肾阳虚为本,病初或急性发作期,多为湿热内蕴,多为标实,以治标为主 [1] 。病久则损及脾肾多为本虚,故慢性迁延期以治本为主。本病治疗上虽分以上三型,但临床上由于病人情况各有所异,临床表现各型交错参杂,所以在分型治疗基础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临床加减用药方可取得更好效果。如脾虚型中阳已衰,寒邪内盛,而大肠湿热又未清,寒热虚实夹杂,其治疗则以参苓白术散为主,佐以清热燥湿之剂。阳虚型,为命门火衰,方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汤加减。若里急后重加熟军、焦槟榔;腹痛加木香、乌药、沉香面。便血加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粉;水湿重加车前子、乌梅、升麻、石脂、柯子、米壳等 [2] 。

    参考文献

    1 荣文舟.现代中医肛肠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42-349.

    2 李乾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6-455.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李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