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药物
编号:10396658
观察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在昼夜间差异的实验设计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88-02

    生物的昼夜节律现象是哺乳动物生物节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实验由于这种昼夜节律的存在而得出不同的结果。以体温调节的昼夜节律为例,人在下午体温最高,清晨最低,变化范围在1℃,由于体温昼夜节律的存在,必定会影响降温药的效果,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仍然不为人们所知,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观察内容

    观察IL-2的致热作用及探索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在昼夜间的差异。

    2 实验目的

    (1)观察IL-2对体温的升高作用。(2)观察并验证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3)观察并验证阿司匹林在给药时间上(昼夜)解热效果的差异。(4)探究昼夜间效果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材料。
, 百拇医药
    3 实验原理

    (1)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是依赖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维持的。视前区-前下丘脑(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2)家兔腹腔无菌性渗出白细胞培育于无菌生理盐液中,能产生并释放致热原,称之为白细胞致热原(leucoˉcytic pyrogen,LP),为表示其来自体内,又称之为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其生物学效应有明显的致热性。从家兔渗出白细胞制备的LP,其粗提物的致热性约为300~400μg蛋白质,引起家兔(体重约2.5~3.0kg)平均发热1℃;经滤膜过滤和层析滤过而获得的较纯的LP,致热性约为0.1~0.2μg,引起家兔发热1℃。表明LP的致热性很强。(3)内生致热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POAH,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使体温升高。(4)内生致热原使中枢合成与释放PGE增多,PGE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给家兔注射EP后引起发热的同时,脑脊液内的PGE浓度比发热前增加2.4~4倍。因此,注射IL-2可生成PGE引起体温的升高。(5)阿司匹林作为PGE的一种拮抗剂,对PGE有抑制作用,其能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合成酶,减少PGE的生成,从而降低体温。
, 百拇医药
    4 实验药品、动物及器材

    IL-2(10μg)、阿司匹林(0.15g),雄性家兔25~30只,静脉注射器、体温计、张口器、导管。

    5 观察指标

    (1)注射IL-2后家兔的体温变化。(2)白天注射阿司匹林后的体温变化及解热效果。(3)夜间注射阿司匹林后的体温变化及解热效果。

    6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家兔分为五组,分别为预实验组(Ⅰ),白天对照组(Ⅱ)、白天给药组(Ⅲ)、夜间对照组(Ⅳ)、夜间给药组(Ⅴ)。(2)进行预实验,初步掌握药物浓度与剂量。(3)称重家兔。(4)在肛门固定体温计。(5)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法向Ⅱ、Ⅲ组家兔注射IL-2(早7:00),观察体温变化情况。(6)以时间为横轴,体温(体温每隔30min记录1次)为纵轴建立坐标系,描绘曲线。待家兔体温开始升高后,记录体温变化。稳定后,给Ⅲ组家兔口服阿司匹林(75mg/kg),记录体温变化。(7)在夜间,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法向Ⅳ、Ⅴ组家兔注射IL-2,口服给Ⅴ组家兔服用阿司匹林(75mg/kg),记录体温变化。直到家兔体温下降,各组体温持续稳定后,记录完毕。(8)处死家兔。(9)处理数据。各组体温求平均值,以t检验验证阿司匹林是否有解热作用,及其昼夜间的差异。

    7 预期结果

    (1)通过注射IL-2,成功建立家兔的发热模型。(2)在应用阿司匹林后,家兔体温应有下降的表现。(3)可以观察到,阿司匹林在不同时间给药时(白天与夜间)会产生不同的降温效果,并且其差异应该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110001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那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