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6719
低位直肠癌病人Dixon术后排便异常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6-0574-02

    低位直肠癌Dixon术,由于手术难度大,适应证范围小,临床中较少应用。近年来,由于人们日渐重视生存质量,加之保肛手术技术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而获得推广。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对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低位前切术(Dixon术),术后均出现排便异常,予以相应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18~84岁,平均54岁;肿瘤距肛缘距离:7cm2例,6cm1例,5cm6例,4cm3例。病理组织学分型:腺癌9例,粘液癌3例。Dukes分期:A期2例,B期9例,C期1例。

    1.2 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可行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低位直肠癌淋巴引流只有高度恶性肿瘤阻塞向上引流淋巴管时才向下引流;肿瘤肠壁内扩散很少超过1cm,若超过1cm就属高度恶性肿瘤,即便做了根治术,也多死于远处转移而非死于局部复发,所以低位前切除术后,盆腔复发与肿瘤远端直肠切除的长短无关,而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再由于直肠的解剖学特点,当经腹游离直肠中下段后,直肠可延长3~5cm,另外90%以上患者有良好的肛管括张肌功能,所以,切除肿瘤远端2~3cm正常肠管已足够。基于以上这些认识,原来以为只有牺牲肛门的直肠癌病例,在我院既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又能保留肛门功能(除分化差的高度恶性肿瘤)。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12例患者于术后2~7天,第1次排出性状稀薄或糊状、浅咖啡色或深黄色的大便,排便次数均>4次/d,每次量少,平均2天后大便成形,9例患者排便尚能控制,2例不能控制,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冲洗引流,近段结肠造瘘而愈。本组病例术后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功能锻炼,饮食护理,肛门部护理及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护理,随访2~6个月,患者排便均恢复正常,每日1~3次。

    3 护理

    3.1 饮食护理 本组患者术后2~7日肠功能恢复,进食前饮50~100ml温开水,经观察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给予无渣流质饮食,2天后半流饮食,10~14天后进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乳类、豆类及甜食,以减少肠道产气,少食纤维类饮食,以避免肠蠕动增加和粪便增加,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3.2 肛门部观察与护理 由于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低,便贮袋作用及肠壁的伸展性降低,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再由于手术损伤造成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压有所下降,生理括约肌长度变短,使近端肛管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肛管区感受器经常受到下行的肠内容物刺激,使机体不断产生便意,甚至里急后重感,因此,术后早期注意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有无水肿及感染十分重要。我们采用0.05%碘伏溶液擦洗会阴及肛周,2次/d,红外线灯照射肛门部2次/d,每次15~20min,每晚及便后用温开水坐浴10min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减轻吻合口处、肛门周围水肿,减轻里急后重感,促进吻合口愈合。
, 百拇医药
    3.3 排便节制功能的训练

    3.3.1 提肛运动 术后肛周水肿消退后,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下蹲、站立、下蹲),下蹲时肛门放松,站立时用力缩紧肛门,每天2~3次,每次连续做20次,以锻炼肛提肌、肛门括约肌及阴部—肛门神经反射的功能。

    3.3.2 排便反射训练 术后1个月开始,每次有便意后,通过变换体位,听音乐、看书和轻体力活动等方法减轻便意,以训练患者肠道的贮便功能

    和肠壁的延伸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促使大脑皮层建立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3.4 预防吻合口狭窄 通过饮食调节,术后尽早有成形粪便通过吻合口是防止吻合口狭窄的关键,另外,我们于术后 3周开始,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扩肛方法,嘱其右手食指和中指戴上指套后涂石蜡油,缓慢插入肛门5cm左右,然后两指尽量分开,持续20~30min,根据大便情况,每周1~2次扩肛。本组11例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

    作者单位:473058河南省南阳市卫校附属医院护理部

    (收稿日期:2003-10-06)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刘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