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7030
成人麻疹3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7-0664-02

    近年来,成人麻疹增多,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导致不合理的治疗。为了提高成年人麻疹的诊治水平,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5月共收治成人麻疹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均有流行病学史,急起发烧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男15例,女16例,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 (23.4±5.4)岁,少数民族与汉族之比1:1.4,19例为在校学生和打工人员。发病季节为全年散发,2~5月份发病人数最多,共16例,其中6例患病前有明显的与麻疹病人接触史,21例幼年有明确的麻疹疫苗接种史。

    1.2 临床表现 31例均有畏寒、发热、乏力,体温38.8℃~41℃,持续3~6天。全部病例均有出疹顺序及典型皮疹,大多数患者皮疹多而密集,达手掌、足底,伴眼睛肿痛、结膜充血等典型表现21例(67.7%)。其余患者皮疹散在,但均从头面部开始出现,部分病例为同事或家人发现皮疹而就诊。恢复期面部有糠样脱屑。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其中高热18例;31例患者中有并发症13例,其中7例同时有两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1.3 入院前诊断 出疹前诊断上呼吸道感染16例,感染性腹泻9例,肺炎6例。

    1.4 实验室检查 31例患者出疹初期,白细胞3.8~10.0×10 9 /L,中性粒细胞0.30~0.84,淋巴细胞0.21~0.48;5例(16.1%)ALT增高,45~109U/L。恢复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升高。

    2 讨论

    本组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为:发疹后仍发热达5天以上,占89%;全部有明显的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有肠炎症状;重症皮疹病例多;口腔粘膜斑持续在皮疹后5天以上;眼结膜充血轻或缺如,无畏光症;以呼吸道并发症为主但症状;多数患者血象检查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gG升高浓度与病程平行。脱屑、皮疹消退后遗留浅褐色斑痕。25例(80.6%)伴头痛、咽部不适或疼痛;9例(29%)伴腹痛、腹泻,每天3~15次;Koplik斑阳性12例(38.7%);合并肺炎6例19.4%,病程6~11天,平均7.5天。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症状较重,主要表现高热占58%(18/31例),有并发症占24%(13/54例),其中同时发生两种并发症为22.6%(7/31例)。成人麻疹的另一个特点是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多。与所有传染病一样,只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同时存在条件下麻疹才得以发生和传播。麻疹的发生和传播依赖于麻疹易感者的存在,过去麻疹呈周期性流行亦源于麻疹易感者周期性的积累。疫苗前时代,≤5岁儿童95%已患过麻疹,由于病后免疫牢固和隐性感染,成 人很少发病,所以麻疹是一种典型的儿童传染病。疫苗时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出现麻疹易感者,麻疹也可以在青年、壮年、甚至老年中发生。直接原因:(1)未患麻疹,未接触麻疹疫苗(MV)或原发性失败,历年又无暴露机会。(2)曾患麻疹或曾免疫成功,因无隐性感染机会继发性免疫失败。间接原因:(1)麻疹疫苗(MV)应用初期,稳定性、冷链条件等较差,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均较低;(2)本地多年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很低水平,导致人群无暴露和隐性感染的机会。近年我院住院的麻疹病人发病时间主要在春末夏初4~5月份为最多。麻疹疫苗接种后非终生免疫,部分人群中无麻疹抗体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抗体减弱,这否认了生活在密集的人群环境中容易患麻疹和注射麻疹疫苗终生免疫的观点。麻疹减毒活疫苗间隔5~6年应复种,以提高抗体水平。流行季节注意辨认非典型麻疹病人,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避免麻疹流行。治疗:(1)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护室内清洁,通风,多饮水,勿须忌油忌蛋以免引起维生素缺乏及营养不良。高热者酌情用小量解热药,也可输液,咳嗽用化痰止咳剂,烦躁酌情用安定剂。(2)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选用干扰素、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口服或注射。(3)并发症治疗:继发细菌性肺炎时常用青霉素、头孢类或参考痰菌药敏选择抗生素。高热及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心肌炎严重者也可用氢化可的松,心衰者用洋地黄类。麻疹喉炎除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口服和注射外,还可以雾化蒸气吸入,严重气道梗阻时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窒息。

    作者单位:1 836700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2 836700新疆哈巴河县城镇康复诊所

    (收稿日期:2003-09-19)

    (编辑刘 娜), 百拇医药(刘彩云 王增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