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4期
编号:1039784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4-1283-01

    患者,35岁,孕1产1,患者2000年体检时发现右卵巢肿瘤。在我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于2000年1月27日在腹腔镜下行右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剥除,囊壁基底部电灼术,部分卵巢切除,粘连松解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日,共6个月,服药后即出现闭经,停药20 + 天月经复潮,其间定期复查,末见异常。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5日来潮后,于第5天出现腹痛,伴腰酸、腰痛,呈阵发性,较剧烈。B超检查发现“盆腔右侧包块,宫内节育器”。于2000年12月25日入院手术。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后位,固定不活动,宫体如孕40天大小,右侧骶韧带增粗,有触痛,左附件增厚,右附件触及拳头大小包块,边界不清,质中等,不活动,触痛明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

    肌症,宫内节育器”。于2000年12月29日行全子宫及右侧附件切除。术中见子宫孕40天大小,右卵巢大小10cm×8cm×8cm,可见约6cm×6cm×5cm巧克力囊肿,与子宫后壁粘连,左卵巢大小4cm×3cm×2cm。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肌腺症、慢性宫颈炎。术后7天出院,继续口服丹那唑治疗半年,定期随访,至今无异常发现。

    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目前尚无治疗良策。异位内膜内存在激素受体而具有对甾体激素的反应性。米非司酮通过下调性激素受体,阻断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性,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这是目前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之一。离体细胞体外培养发现 [1] ,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但米非司酮浓度越高,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Kettle等 [2] 1996年报道给有正常月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的盆腔疼痛症状有明显改善,但6例均发生月经紊乱和不排卵。研究发现,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最明显的临床效果是痛经及盆腔痛的症状明显改善,而异位病灶缩小不明显。米非司酮减轻疼痛的效果,可能与慢性无排卵有关,而与米非司酮对异位症的直接作用无关。故长期连续给予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以致闭经,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其服药方法和药物最佳剂量及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和观察。

    参考文献

    1 江静,吴瑞芳,王振海,等.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218-221.

    2 Kettel lm,Murphy AA,Morales AI,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the 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Fertil Steril,1996,65:23-28.

    作者单位: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

    (编 辑 使臻), 百拇医药(张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