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796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白细胞数变化与预后关联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90-02

    对经治的54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进行观察,探讨白细胞(WBC)变化与SAH的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SAH诊断标准,并排除感染、脱水、血液病、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54例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29~72岁,以50~60岁居多,占53.7%(29/54)。按Hunt和Hess分级法,SAH由轻至重分为5级:Ⅰ级:无症状或头痛,颈项强直。Ⅱ级:脑神经麻痹(如Ⅲ,Ⅳ),中~重度头痛,颈硬。Ⅲ级: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Ⅳ级:昏迷,中~重度偏瘫,去大脑强直早期。Ⅴ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 濒死。

    1.2 方法 依WBC数量,将54例患者分为3组:A组:24例,WBC4.0×10 9 ~10.0×10 9 /L。B组:21例,WBC10.1×10 9 ~15.0×10 9 。C组:9例,WBC>15.1×10 9 /L。
, http://www.100md.com
    在患者发病48h内采血做血常规检查,按上述分类法分组观察,全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脱水降颅内压、止血等治疗措施,如有高血压者,给予徐缓降压治疗。

    2 结果

    54例SAH患者48h内WBC增高者占55.6%(30/54例),正常44.4%(24/54例)。各组比例及与SAH病情轻重、预后关系见表1。

    表1 54例SAH白细胞数与病情及预后关系 (略)

    WBC数正常的SAH病轻,预后好。A组中病情轻者(Ⅰ~Ⅱ级)占83.3%(20/24例),治愈、好转率达83.3%(20/24例);病情重者(Ⅳ~Ⅴ级)占4.2%(1/24例),病死率4.2%(1/24例)。而WBC明显增多者(>15×10 9 /L组),病情重,预后差。C组中病情危重者(Ⅳ~Ⅴ级)占55.6%(5/9例),病死率达44.4%(4/9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WBC增多与SAH的病情轻重,预后密切相关,WBC数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SAH致WBC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SAH常伴有儿茶酚胺和类固醇分泌增多,这两类物质均可致外周血循环池WBC增多。(2)下丘脑功能障碍,SAH发生后,丘脑下部乳头体等被血液覆盖。第三脑室积血扩张,乳头体向下移位,丘脑下部组织水肿,神经核团变性,致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

    本资料显示,WBC增多与SAH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WBC数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WBC≥15×10 9 /L,预后就明显不良,治愈好转率从83.3%降至44.4%,而病 死率4.2%升至44.4%。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WBC增多不但反映SAH病情危重,而且可加重SAH脑组织损伤,使病情进一步恶化。WBC数越多,说明SAH出血量越大,儿茶酚胺分泌量越多,前者直接影响SAH病情及预后,后者可致血管痉挛,加重脑组织缺氧,致脑组织损伤更严重,故WBC增多可作为SAH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标记。SAH发病时,由于WBC变形能力下降,WBC粘附性和聚集性可能增加,使WBC对毛细血管的堵塞时间延长甚至呈持续性。从而加重或导致脑血管病变时脑组织缺血,WBC聚集或吸附于血管壁后,释放过氧化物阴离子,羟基根,过氧化氢等自由基,造成脑组织损伤;同时WBC增多致血粘度上升,血粘度与缺血组织损伤成正比。总之,WBC增多通过上述多途径加重SAH病情,其在SAH病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一些降低儿茶酚胺活性的药物,可望减轻脑损伤程度,寻找一些能阻断WBC介导的脑组织损伤的药物,有可能提高SAH的疗效,改善预后。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吉红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