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7553
如何使老年人保持情绪稳定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0-0953-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经从生物医疗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新的模式转变。心理护理是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亦在不断地延长,整个社会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疾病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60~92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糖尿病10例,哮喘5例,其他7例。

    2 引起情绪不稳定的因素

    (1)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无视自己疾病的严重性,以为无需求诊治。(2)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没有收到自己认为满意的效果,怀疑诊断的准确性,产生埋怨心理。(3)认为是老毛病,再用药也无济于事,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心理,怨恨自己不能为家人做事,而只会拖累家人,使精神负担加重,产生消极心理,导致不配合治疗。(4)因经常去医院就诊,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自费的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绝望的心理。(5)由于当今社会年轻人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生活工作快节奏,不能经常陪伴患者一起去医院就诊,使老年人得不到亲人的照顾。而患病的老人感情特别脆弱,认为子女不孝,自己是多余的人。(6)由于少数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生硬或诊疗技术水平有限,使病人失去信心。(7)由于治疗环境不够安静、舒适等。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大致有以下2种表现:①外向型患者:经常发牢骚,且肝火旺盛,易激动,爱发脾气,有时把医护人员当作发泄的对象;②内向型患者:表现为整天闷闷不乐,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少言寡语,精神萎靡。二者都可以导致患者拒绝继续治疗。
, 百拇医药
    3 护理

    由于护理工作的对象针对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背景以及不同病情等众多因素把病人区分为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从而更加准确、具体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护理对策。

    3.1 加强自身修养 首先,护理人员应树立热爱并献身于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把病人的生命视为自己的生命。因为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其工作对象是人,所以“沟通”在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学会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温柔体贴的话语能比较深入地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经常运用鼓励性、安慰 性、劝说性的语言对病人的情绪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家属有着直接的感作用。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表情、情绪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以保证病人愉快地享受心身两方面的治疗与护理。

    3.2 树立护士的职业形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虽然社会上对护士工作还存在偏见,但作为一个白衣天使,应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注意衣着整洁、举止端庄大方,适合患者的审美观,以热情的态度去接待每一位患者。
, 百拇医药
    3.3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患者提出有关诊断、治疗、病情、愈合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老年人的自卑心理。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心胸开朗、情绪乐观、知足长乐,使患者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3.4 护士角色的转换,给病人以亲人般的温暖 当病人1个人来到医院就诊治疗时,身边没有亲人的陪护与照顾,心里有一种孤独、寂寞感,此时护士应转换成亲人角色,去安慰病人,给予必要的生理上的照顾。

    3.5 护士应有积极的职业心态 这是优化心理护理氛围的关键,又是心理护理要素中的要素。心理学理论、技术,是科学实施心理护理的指南,积极的职业心态也是扩大努力掌握心理学知识,深入研究患者心理问题,主动探索心理护理实施对策等不可少的一种内在动力,能起到药物治疗达不到的效果。

    3.6 以娴熟的技术减轻病人的痛苦 一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例如,静脉注射要做到一针见血,即使偶然一次穿刺失败,也要对病人说声对不起,以取得病人的谅解,而不能把责任怪罪于病人的静脉不理想,或者埋怨病人不配合,否则,不但给病人增加了肉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心理上的不悦。所以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总结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地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以谦虚诚实的态度换取病人的信任,从而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安全感,依赖感。

    综上所述,随着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命的尊严和权力愈来愈受到重视,护士面对的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心理需求、心理变化等,所以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给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 200431 上海市宝山区长江地段医院护理部

    (收稿日期:2003-08-10)

    (编 辑 花楹), http://www.100md.com(王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