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7573
阴虚肺燥型慢喉痹的中医治疗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8-0730-01

    我院自1995年4月~2001年3月共收治303例急慢性喉痹患者,其中阴虚肺燥型159例,患病率较高占52.5%,且较难治,似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及我地处鲁西平原气候较干燥等诸多因素有关,笔者自拟爽喉润肺汤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喉痹的有关内容,159例中男67例,女92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6岁;病史最长者17年,最短者2年,平均6年;均与病史无关。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来院初诊时间以春秋季为多,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干、咽痒、微痛、咽部不适感,尤以空咽时为著,重者干咳伴干呕,情志不畅时明显;咽部望诊:咽粘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滤泡增生,粘膜表面张力增高。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自拟爽喉润肺汤:天冬15g,沙参10g,天花粉10g,玉竹10g,百合10g,厚朴6g,枳壳6g,茯苓10g,苏梗6g,节昌蒲10g,佛手6g,代赭石15g,威灵仙10g,桑叶10g,白扁豆6g,甘草1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2次。若伴有轻咳、少痰、痰丝质粘、舌红少津、苔薄黄者加远志、浙贝、海浮石;若干咳作呕,时久不愈加竹茹、五味子、诃子养阴生津敛肝;若咽痛加山豆根、公英、晨轻暮重伴午后两颧潮红,酌加桑白皮、地骨皮,功劳叶;若症状伴情绪波动增减明显者,有面赤、咽部肥厚、脉象弦数、舌无苔者、加山栀子、丹皮使气火下降,胁痛加元胡,左侧加柴胡,右侧加郁金。伴胸闷加青皮、木香化痰顺气。喉痒加木蝴蝶、射干;咽干较甚加熟地、黄精、元参;忧郁叹息加苏子、旋复花、三棱;经治疗后咽后壁已不红肿,唯有血管暗红,加丹参、赤芍、泽兰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好转:咽部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 百拇医药
    2.2 结果 经18~26剂治疗,治愈138例,占86.8%,好转16例,占10.1%,无效5例,占3.1%,总有效率96.9%,平均服药22剂,好转病例嫌药苦不愿再服,疗效高低与剂数呈正比。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1岁,1995年9月5日初诊,自诉:咽部干燥,胀紧感,似有异物,说话多时作痒,痒重时伴干咳,有时隐痛,病史已有8年之久,迁延不愈,近10天来因家务事多而加重,经用抗生素5天效不显,现每天口服药,含润喉药,勤饮水,亦不解,遂就诊。咽部检查:咽部充血呈现暗红色,咽后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舌质红苔黄,脉细数,遂用基本方加浙贝10g,山豆根10g,公英15g,木蝴蝶10g,服6剂后已不痒、不咳、不痛,唯有咽干,胀紧不适感,去浙贝、山豆根、公英、加熟地15g,黄精10g,元参6g,重用天冬又服7剂,三诊告曰:基本无感觉,可否不用服药,余观咽后壁已无充血、无滤泡,只有局部血管络脉暗红,去熟地、元参、木蝴蝶、加丹参、赤芍、泽兰、丹皮活血化瘀消肿,力劝患者再服7剂而痊愈。20个月后随访病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4 讨论

    (1)此证系肺火失治迁延,肺失津液不能濡养喉管或余邪未除气滞于咽而致。治则当紧扣肺燥这一主证,余则清肺除邪滋肾水,行气为辅,不能被次要症状所迷惑,所以在组方中以天冬、沙参、天花粉、玉竹、百合滋肾阴养肺生津为君,厚朴、苏梗、节昌蒲、枳壳理气为臣,茯苓、佛手、白扁豆涤痰健脾,代赭石降气,威灵仙通经,桑叶清肺邪为佐,甘草为使。关于阴虚喉痹,明末医家绮石曰:阴虚之病,统之于肺,而清代医家方有执曰:咽喉干燥津液素亏,本于肾水不足,盖少阴之脉循喉咙也,发汗则津液愈亡。笔者尝分别应用,均不及同治效好,可见二者认识均偏颇。本方药证合拍,故能奏效。(2)一般患者经治疗咽部无不适感觉后,咽部望诊,咽后壁络脉暗红,这是血管内存有致炎因子、病毒等,因长期炎症造成血管壁增厚,血液循环不畅瘀血所致;在基本方加丹参、赤芍、泽兰、丹皮等改善微循环,应尽力向患者解释利弊,尽量坚持巩固治疗。所用基本方的部分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延长抗体存活时间,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提高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取得了优于抗生素的疗效,发挥了传统医学全方位多靶性的治疗特长,达到了标本同治的目的,以上是笔者体会,有不足之处请同仁指正。阴虚肺燥型慢喉痹的中医治疗观察 谷长宏

    孟宪珍

    作者单位:252300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19)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