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7883
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6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64-02

    本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切开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67例,女29例;年龄35~76岁,平均40岁,左侧45例,右侧51例,锁骨中段骨折25例,中外1/3交界71例。短斜型骨折28例,横行骨折41例,粉碎性骨折27例。本组均为移位较大骨折,其中26例经手法复位,锁骨带或“8”字石膏绷带、双圈固定等外固定,因重叠成角畸形明显而改行手术治疗,骨折在伤后2h~7日内手术。

    1.2 治疗方法 仰卧位,术侧肩部垫高约30°,局部麻醉,沿锁骨前上缘骨折处为中心做3~6cm切口,剥离两断端前上缘少许骨膜,显露骨折端,由断端向远折端逆行钻入1枚斯氏针(直径>2mm)此时应注意角度,防止钻入肩锁关节,然后将骨折复位,再将斯氏针由外向内钻入,此时应注意与锁骨纵轴夹角尽可能小,以使斯氏针与锁骨长轴一致,斯氏针进入骨折近折端髓腔内长度至少3cm,继续钻入稍感困难为宜,于外露针端弯曲90°左右,针尾留0.5cm。粉碎性骨折或长斜行骨折以钢丝或粗丝线捆绑。

    术后处理:术后三角巾悬吊术侧上肢3~5周,避免肩关节过度外展及旋转活动,早期行手、腕、肘关节活动。4~6周后复查X光片,少量骨痂形成时可拔除斯氏针。

    2 结果

    96例中,85例达到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11例近解剖复位;肩关节95例功能恢复良,1例肩关节功能受限。

    3 体会

    本方法与接骨板内固定比较,接骨板内固定剥离骨膜范围广泛,固定后易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骨折愈合,且钻孔的深度不易控制,易伤血管、神经,骨折愈合后,去除接骨板后针孔处易于发生再骨折,本法固定由于肌肉收缩,产生微小轴向应力,利于骨折愈合。另外,本法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经临床实践,本方法有以下两点弊端:(1)内固定滑脱:原因是内固定直径较细,加之上肢重量影响。避免方法是使用较粗的内固定物,也可以考虑针尾置于皮下,本组出现2例,经保守治疗而愈。(2)易感染:由于针尾外露时间较长,易致感染,避免方法是定期局部换药,尽量早拔除内固定,本组病例未发生局部感。

    作者单位:16371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编辑 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