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7486
尿液的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9-0835-01

    尿液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尿量少、可获多项参数的优点,在国内已大量应用。但只能引起一个筛选作用,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镜检,尤其是尿中的有形成分。本文对尿液采用仪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同时进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门诊患者新鲜尿液370份。

    1.2 仪器 韩国盈东公司的URISCAN Optima型自动尿11 项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带,日本OLYMPUS显微镜。

    1.3 方法 (1)用一次性塑料杯随机收集上述人员洁净中段尿充分混匀后分二管,一管用于干化学分析;一管用于尿沉渣镜检。(2)标本于收集后1h内完成检测。仪器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对每份充分混匀的标本进行测定。(每天开机时均用校正带及纯水对仪器进行监控)记录实验结果。(3)尿沉渣镜检,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规定的标准方法。标本以2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留取0.2ml涂片,用10×40镜头观察10个视野,记录结果。

    2 结果

    用尿11项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进行对比观察尿样370份的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结果比较 例(%)(略)

    3 讨论

    所测定370份尿标本中5份WBC干化学法假阴性的标本,有2份为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人的标本,1份为肾结核病人的标本,因为干化学法只能检测中性粒细胞中的酯酶,不与淋巴细胞反应。文中两种方法检测WBC的阳性率分别为29.2%和30.1%,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证明WBC在短时间内比较稳定(标本送到即检测)。留尿1h内应及时测定,以免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WBC破坏,酯酶释放到尿中,造成假阳性。

    干化学法系通过Hb的过氧化物酶反应来检测RBC,对完整RBC和游离Hb均能反应。当RBC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尿比重过低或尿pH值偏高均易造成RBC破坏,Hb释放尿中,造成假阳性。如肌红蛋白尿,尿道中微生物的过氧化物酶等可使BLD呈假阳性。两种检测方法BLD阳性率分别为36%和1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可以认为干化学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沉渣镜检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干化学法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镜检,镜检时还可以发现各类细胞、霉菌、管型、结晶等有诊断意义的有形成分。必须根据尿沉渣显微镜检才能确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

    (收稿日期:2003-06-05)

    (编辑清 泉), 百拇医药(孙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