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7646
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2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3549人次病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 总抢救成功率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7.6%。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模式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0-0898-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EICU是急救的三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急救的重点已从院内发展到院前,如何搞好院前急救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中山市急救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急救模式,2002年1月~12月间出车实施院前急救3549人次,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讨论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总3549人次,其中危重病人839例;男2175例,女1374例;年龄2~99岁,平均44岁。颅脑外伤273例,四肢骨折113例,胸腹外伤94例,多发伤复合伤162例,其它外伤348例,其它外科疾病561例;脑血管病333例,心血管病198例,呼吸道疾病175例,急腹症132例,消化道出血68例,中毒137例,高热53例,其它750例;儿科急诊47例,妇产科急诊77例,肿瘤科急诊28例。

    1.2 设备硬件 三辆奔驰救护车,车内备有心电图多功能监护除颤一体机、车载呼吸机及面罩氧疗装置、气管插管器材、经皮扩张气管造口包、吸引器、急救药品、深静脉穿刺包、清创缝合包、颈托及夹板、临时体外心脏起搏器、气压止血带、冰帽、血气分析仪、血糖测量仪、输液泵、多功能担架床、各种敷料等。

    1.3 急救人员 每急救单元4人:医师1人,护士1人,担架员1人,司机1人。儿科、妇产科、创伤外科急诊由各专科医师出车急救,各专科医师必须有3年专科临床经验。其余病种由EICU和急诊住院总医师出车急救。所有救护人员都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医师都经过ICU轮转工作。
, 百拇医药
    1.4 急救规定 重点择录如下:①不能搬动的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后方能接回;②普通危重病人必须救治的同时接回;③所有病人在车上必须实施生命征和心电监 护;④心血管病及老年患者常规车上查心电图;⑤内科及其它科老年患者常规车上查血糖;⑥具体各病种救治措施按照《院前急救规范》实施。⑦接到求救电话后3min内出车。

    1.5 急救措施 特殊操作计有CPR150人次、心脏电除颤93人次(自动电除颤46例)、气管插管125例,心脏起搏30例,深静脉穿刺456例,胸腔闭式引流15例,颈托夹板固定168例,伤口缝合包扎480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1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19例。

    1.6 结果 到达现场时已死亡15例,抢救中死亡101例,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回院21例。CPR成功49人次,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723例,取除现场已死亡病人数,抢救成功率87.7%。总成功率97.2%。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病人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因此,有人说发病1h内抢救为黄金时间,6h内为白银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 [1] 。可见无治疗期(从病人发病至获得治疗为止的时间称为“无治疗期”)的长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对急、危、重症病人更显重要。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能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病人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的”无治疗期”。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最好的医疗设备和最好的医生送到病人身边,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必需的诊治。但具体如何实施该目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山急救中心开创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院前急救模式,本资料统计2002年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CPR成功率明显高于同期青岛和厦门有关统计 [2,3]

    总结分析我们成功的经验为:①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诊治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急救医学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做到了快速、定量、定性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用客观的科学数据判断评估病情,由此实施确切、迅速、先进及连续的治疗,避免了过去主动经验的不确切性,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先进齐全的检查、监护及治疗器材是院前急救的先决条件。我中心院前急救出车都是由有“流动医院”奔驰救护车实施,车载急救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实现了将医院搬到家,获得了良好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自动体外除颤、冰帽降温在院前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效果明显提高 [4,5] 。②高素质急救人员:由于各地急救模式不同,出车人员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上海市是由专职急救员担任此项工作。但院前待救患者往往发病突然、病史不清、病情复杂、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病种涵盖多个学科,因此,保证准确的判断病情而到位的救治非高素质医师不可。我急救中心将EICU医生、急诊住院总医生、专科医生推向院前急救,这些人员都经过系统的急救训练,既有专科之能,又是通科之才,特别是对如严重休克、急性心衰、重度心律失常、严重血气胸等需立即急救且禁止搬动的患者现场实施与院内同等的抢救,对气管插管困难者现场实施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 [6] ,保证了高水平救治的实施,实现了将院内急救搬到院前,提高了整体救治水平。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院前急救经常是独立的行动,医务人员的个人水平、习惯、自觉性也影响着急救水平。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并规范各项院前急救措施,用纪律来监督其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和人员的作用。我中心对院前急救包括车载设备的使用都制定了统一规定,对各种急救疾病制定了具体的急救规范;对出车时的各种数据(如出 车时间、患者的体征、急救措施、疗效等)填表回报、存入电脑进行监控,并每晨交班、总结有无不足之处。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在中山急救中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总结中山院前急救的优点有:①保证早期到达,早期及时救治;②将院内急救进一步延伸到院前,特别是对特危重病人实现了医院搬到家,最大努力维持了病人的基础生命,提高了整体救治率;③科学地、规范化、高质量的实施院前急救,促使急救水平提高,达到与国际接轨;④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做好早期发现潜在危险情况,早期治疗,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⑤提高了救护车急救设备的使用率,同时提高了设备投资的回收。⑥提高了急救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了急救队伍。

    参考文献

    1 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1.

    2 胡文贤,徐相瑞,郭慧.1847例院前急救.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352.

    3 辛永团.关于院前急救发展的思考.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0.
, http://www.100md.com
    4 郑伟华,谢钢,杨伟东,等.自动体外除颤在院前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3,5(9):746.

    5 蒋崇慧,谢钢,程少均,等.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371-373.

    6 赵双彪,尹刚,蒋崇慧,等.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38例的临床应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42.

    作者单位: 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急救中心

    (收稿日期:2003-10-06)

    (编 辑 晓勇), http://www.100md.com(赵双彪 郑伟华 谢钢 杨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