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4期
编号:10397809
麻醉中发生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4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4-1324-02

    近几年来我科在临床麻醉手术中致病人意外呼吸心跳停止4例,经抢救复苏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双眼失盲2例,经治疗后4例均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27岁,因颈部包块10余年入院,诊断甲状腺癌。术前检查及生化检查均正常,但患者自诉平卧有时感到透不过气来。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双侧颈深丛阻滞,阻滞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消毒铺巾后进行手,切开皮肤进入深筋膜时,突然发现患者SpO 2 急剧下降,病人全身紫绀,继之心跳骤停,立即进行面罩加压给氧,同时作心外按压,静注肾上腺素1mg等药物处理,缺氧毫无改善,马上气管内插管,气道阻力很大,血压仍测不到,心率60次/min,缺氧略微改善,几分钟后又加重,气道阻力特大,气管导管也无法再向气管内进入,感觉前方完全受阻,估计肿瘤压迫气道,气管受阻,当即从气管导管内插入尖头橡胶导尿管,且将导尿管尖头超出气管导管4~5cm,然后强行再向气管内旋转式向前推进,突感气管导管冲破了阻力(即感越过门槛),立即抽出气管内的橡胶尖头导尿管,接麻醉机手控呼吸,感呼吸道阻力完全消失,并改用机控呼吸,此时SpO 2 立即上升至100%,同时进行复苏方面的处理等,血压和心率均恢复正常,手术在复合麻醉下照常进行,术中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长8cm,宽6cm,肿块从气管后向气管挤压,被挤压部位的气管全部缩到<1cm大小,而且受肿瘤组织侵犯,手术历时240min。手术后进行气管造口术。术毕20min病人完全清醒,带气管造口管返病房。术后10天病人无神经功能障碍,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例2:患儿,男,6岁,因左下颌包块伴疼痛2个月入院,诊断为左下颌骨性纤维瘤。术前心电图及生化检查等均正常。麻醉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3mg,鲁米那钠0.05g。入室后静注芬太尼、万可松、异丙酚和司可林诱导插管,气管内插管顺利,导管插入深度为15cm,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导管先胶布固定后针线捆绑固定,随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听诊双肺 呼吸音清晰,观察胸廓起伏满意。术中间断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血压、心率均平稳,常规监护仪监测,但功能不全缺少SpO 2 监测。手术历时3h20min时,此时正是左下颌骨切除后,发现病人口唇紫绀,立即停止安氟醚吸入,停机控呼吸改手控呼吸,听双肺呼吸音尚存在,并闻及双肺痰音,手控呼吸后口唇紫绀有所好转,缺氧改善仍不满意,当时考虑呼吸道分泌物、手术野血液进入气道或导管脱出所致,准备掀手术巾重新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等问题,但手术者提出异议而未行,因此只好先清除气道分泌物等。吸痰时将整根吸痰管进入导管内未吸出任何东西,同时将导管顺势往里送入少许,此时发现患儿腹部明显隆起,确诊导管脱出气管。立即换另一台监护仪做SpO 2 监测,SpO 2 监测不到,脉搏摸不到,同时立即拔管改面罩加压呼吸,并进行心外按压,经抢救后患儿唇红,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重新插管固定,同时进行纠酸、脱水、脑保护措施等,手术如期进行。术毕送ICU时肌张力偏高,伴发热,温度38.9℃,同时出现2次抽搐,立即用安定、氯丙嗪、冰帽、酒精擦浴降温等紧急处理后体温下降到37.6℃,后未发生抽搐现象,当晚患儿无法耐受导管而拔除。术后第1天,其母唤之能回答问题,也是无色盲,第2天能识别苹果等,第3天早晨突然唤之不醒,CT报告无明显异常,经脑保护措施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后,第6天苏醒,苏醒后意识清楚,但双眼失盲。脑外科住院近50天后转入眼科治疗,在眼科住院治疗近3个月后视力恢复出院。
, 百拇医药
    例3:患者,男,65岁,喉癌术后1年复发入院。拟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前检查及生化检查无特殊。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采用哌替啶、咪达唑仑、万可松加异丙酚诱导插管,诱导平顺,麻醉维持异丙酚加卡肌宁静脉滴入,气管插管后接Drager fabius2000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听双肺呼吸音均匀,SpO 2 100%,生命体征平稳,麻醉30min左右突然发现SpO 2 急剧下降到零,血压测不到,心跳20次/min,并见呼吸囊的张力非常之大,马上拔除呼吸囊放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静注肾上腺素1mg,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由机控改为手控呼吸,但用手捏皮囊时无任何呼吸阻力,无法做呼吸,急忙将气管导管拔出,在进行面罩加压呼吸时,甚至加大直流氧流开关仍无法做呼吸,此时才发现麻醉机转换阀在机控位置,马上将机控改为手控呼吸时才见胸廓起伏,同时见SpO 2 立即上升至100%,血压120/60mmHg,心率90/min,并重新进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又将原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同时进行手术,手术历时120min。术毕病人立即苏醒,观察无异常后送返病房。术后第8天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例4:患儿,男,3岁,呼吸困难2天入院,诊断为声门乳头状瘤,并拟急诊施行气管切开加直达喉镜检查术。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属正常。术前肌注阿托品0.3mg。入手术室时患儿不合作,肌注氯胺酮100mg,安定4mg,3min后安静入睡。患儿抱于直立位时呼吸无明显困难,当手放在手术台时,发现患儿出现紫绀,当即面罩给氧,但阻力大,托起下颌,勉强加压通气后,缺氧有所改善,紧急作气管切开,切开气管后将5号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接麻醉机行人工呼吸,缺氧立即改善。静脉间断给异丙酚后作直达喉镜下行乳头状瘤切除术,手术历时1h,生命体征尚平稳。术毕考虑安全起见,将气管内导管更换金属造口管返病房,拔管后插入金属导管行呼吸时患儿紫绀,又将原气管导管插入做呼吸,呼吸也未改善,此时紫绀更为严重,突然见心跳停止,拔除导管,立即进行心外按压,改换经口内气管内插管,同时静脉给0.5mg肾上腺素,1min后心跳恢复121次/min,SpO 2 100%,同时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对症处理后,40min自主呼吸恢复,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下午6时送ICU监测治疗,并行机械呼吸等处理。凌晨3时拔除经口气管内插管,并在气管切开处插入5号金属造口管,置管顺利,换管后呼吸平稳,SpO 2 >95%,意识早已恢复正常。第3天突然发现双眼失盲,但全身情况平稳。1周后视力恢复,术后第10天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心跳骤停的原因 4例患者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均是严重缺氧所致。例1事后发现肿瘤组织向前长时间挤压使气管完全软化,同时术前均出现平卧时呼吸困难,又加上颈深丛阻滞后失去了颈部肌肉的张力,加重了肿瘤对气管的压迫,其甲状腺体位使胸部提高颈部极度后仰,使肿瘤再进一步向前挤压气管,最终导致呼吸道完全性机械挤压气管,引起严重缺氧导致心跳骤停。例2,患儿6岁,置导管15cm,按理讲导管插入的深度应当足够,患儿严重缺氧时,手控呼吸见腹部膨隆,事实证明气管内导管完全脱出进入食管导致严重缺氧致心跳骤停。气管内导管脱出的原因分析,可能是术中无意识地扯拉和手术器械的碰撞使导管从气管内脱出;另一种是当手术切除左边的下颌骨后,其解剖 位置严重变异失去了牙齿依托,导管难以固定,当时见患儿缺氧时正是缝合口唇两断端时,可能是做口唇断端缝合时牵拉把气管导管拉出造成气管导管脱出,这种可能性更大。例3病人术中造成严重缺氧导致心跳骤停原因很清楚,是在正常机控呼吸时被人将机控的转换阀不慎转为手控。机控无法将呼出气体排出造成气道压力不断上升(事后将原机进行了模拟试验,发现2min气道压力就上升到39cmH 2 O),造成肺压力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回心血量、CO 2 的排出及气体的交换,最终引起缺氧导致心跳骤停。例4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是造口管置入假道未进入气管内,同样改用气管导管插入时仍置入假道中反复来回,时间过长最终造成严重缺氧引起心跳骤停,这一点经口腔插管改善了缺氧过程完全可证实。
, 百拇医药
    2.2 双目失盲的原因 2例患儿心肺复苏后意识均完全清醒,但苏醒后第3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发性的双目失盲,尚属罕见,幸运地是通过治疗处理后均恢复正常视力。原因分析可能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因为2例患儿均因严重的缺氧造成心跳骤停,大脑严重缺血后加之年幼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差,最终导致视神经严重损害的结果。

    2.3 防范与教训 (1)询问病史时熟知病人平卧时有呼吸困难未引起重视,也未阅病人的X线片,若阅片后可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重视了,通过清醒插管此问题得以避免发生。从这一点也告诫麻醉医生看病人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才能确保麻醉的平顺及病人的安全。(2)2例患儿均复苏成功,复苏后第3天均出现双目失盲,事后分析大脑缺血缺氧的时间太长,特别是例1复苏后出现全身抽搐足以说明大脑缺氧的严重性,如果2例患儿复苏后第1天就进行高压氧治疗,双目失盲的症状会好些或完全可以避免。(3)小儿麻醉期间呼吸管理尤为重要,SpO 2 监测方便、实用,应常规确保,当出现SpO 2 下降,要立即查找原因,必须排除一切障碍,果断撤除敷料,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以有效的处理,以策安全。(4)小儿的耗氧量是成人的2倍,其呼吸储备功能差,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如成人。因此,当置管后出现缺氧现象时,千万不能反复插管等处理,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应立即改用面罩给氧改善呼吸,当缺氧情况改善后再做处理,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5)麻醉中大多数麻醉医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心电监测及手术操作上,认为呼吸道的阻力大以为机器会报警,但此机器却无报警装置(此机器的一大缺陷),忽略了呼吸囊在机器运转过程中变化,若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可能避免了此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单位: 330006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编 辑 晓亮), 百拇医药(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