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760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1-1012-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多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000年9月~2003年7月我科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0年9月~2003年7月收住我科的HIE患儿178例,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均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标准 [1]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高压氧组92例,男50例,女42例,入院日龄均<24h;对照组86例,男50例,女36例,入院日龄均<24h。两组患儿均为足月儿,在性别、出生体重、窒息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临床表现 两组面色、意识障碍程度、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以及惊厥发生情况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临床分度比较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HIE患儿临床分度比较 (略)

    1.3 头颅CT检查 两组病例均在出生后1周内进行第一次头颅CT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HIE患儿CT分度比较 (略)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新生儿期均接受相同的HIE综合治疗,包括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维持良好的血流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值高值;控制惊厥和降低颅内压,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24h内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使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生产的婴儿透明氧舱,以纯氧加压治疗,加压及减压时间分别为15min和20min,维持0.05~0.07MPa压力30min,共历时1h,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 新生儿期疗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近半数病例于生后1个月复查CT。疗效判定以临床症状5天内消失为显效,10天消失者为有效,10天后仍不消失者为无效。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两组病儿新生儿期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以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0.57,P<0.005);表明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HIE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略

    2.2 头颅CT复查结果 两组患儿共有46例于出院后1个月进行了头颅CT复查,见表4,可见高压氧组发生后遗性脑损害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 2 =4.18,P<0.05)。

    表4 两组HIE患儿出院后头颅CT复查比较 (略)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神经细胞死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缺氧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急剧进展,离子平衡失调,细胞内钙积聚,导致细胞渗透性肿胀,严重时细胞崩解坏死。坏死多发生在缺氧缺血后4~5天内;第二阶段在缺氧缺血后的几个小时开始,由多种因素细胞凋亡,动物实验凋亡至少可持续21天 [2]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目前对凋亡基因调控的认识仅仅是开始,基因转移治疗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 http://www.100md.com
    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及氧弥散,直接纠正了脑缺氧,抑制或中断了因缺氧而产生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高压氧可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血流和毛细血管渗出,纠正酸中毒,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恢复;高压氧治疗还能使脑细胞内线粒体中H + -ATP酶的活性增加,ATP生成增多,有利于病灶区脑细胞生理功能恢复。本文近期疗效显示,高压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最近国内报道,HIE的病死率及后遗症率高至30% [3] ,本文中46例于出院后1个月进行了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高压氧组发生后遗性脑损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高压氧可改善HIE的预后,本科还对12例HIE后遗症患儿进行高压氧多疗程治疗,最短的3个疗程,最长的10个疗程,其中有8例,神经症状、头颅CT恢复正常。高压氧在治疗HIE后遗症的疗效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婴儿氧舱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尤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至于高压氧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视网膜病、氧自由基损害和肺损伤等,我们在临床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2 孙桂莲,韩玉昆,李冠斯.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 超微结构研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1):21.

    3 赵时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及研究方向.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59.

    作者单位: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丁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