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453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合并脑梗塞17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0981-01

    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8月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塞的病人1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16~72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打击伤3例,意外跌伤2例。临床表现:入院距受伤时间1~19h,平均14.7h。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GCS评分:3~5分者2例,6~8分者13例,9分以上者2例。瞳孔一侧散大者11例,两侧散大者1例。肢体偏瘫者15例,肢体强直者2例。

    1.2 手术情况 本组病人就诊时急行CT检查,均示有颅内出血。其中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2例,部位在额颞部13例,顶枕部2例,2例位于基底节区。血肿发生在对冲伤处10例,冲击点伤7例。量最小者20ml,最大者100ml。中线均有偏移0.5~1.5cm不等。均急行手术清除血肿,单纯清除血肿8例,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9例。
, http://www.100md.com
    1.3 合并脑梗塞情况 发现时间,术后12h~3天。均复查CT(部分病人多次复查CT)证实。其中术后病情无好转复查CT发现者4例,病情好转后又出现症状加重而复查CT出现者9例,4例术后常规复查CT发现。其中位于颞叶者6例,枕叶者5例,额叶、顶叶各1例,基底节区4例。位于手术清除血肿侧15例,对侧2例。发现后均行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等药物治疗;其中2例梗塞面积大,又行手术。1例去骨瓣减压,1例行内减压并扩大减压骨瓣面积。

    2 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效果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

    3 讨论

    外伤性脑梗塞指颅脑外伤病人出现脑缺血、脑梗塞,可发生在各年龄组。CT、MRI可明确诊断 [1] 。一般认为发病机理 [1,2] :(1)微循环障碍:如伤后血管痉挛、血液粘滞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所致梗塞。(2)脑血管损伤:主要指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所致颅内压增高,脑疝使血管受压迫致使供血区缺血所引起梗塞。本组17例病人均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术后出现脑梗塞。我们认为本组出现脑梗塞的病人,主要是脑疝所致脑血管受压,使供血区缺血形成梗塞。我们体会脑疝时间长,清除血肿后脑疝不恢复或特急性血肿使血管移位明显、扭曲的病人易出现脑梗塞,且面积较大。本组有2例脑疝严重,术后出现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塞。而本组发生在基底节区梗塞的病人,多受力较轻。其中2例枕部受力,我们考虑与基底节区供血动脉解剖有关。在治疗上较一般单纯手术病人困难。我们发现梗塞后积极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等药物,并注意避免过度脱水。其中2例发现较早行溶栓治疗,效果良好。而面积较大梗塞,可考虑行减压术。我们体会,由于术后病人一般多注意颅内压增高,迟发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而易忽视脑梗塞。特别是病情加重或反复的病人,复查CT未发现明显异常,这种情况应考虑脑梗塞的可能。因为CT上早期脑梗塞不易发现,一般24h后才能明确表现。故应早期判断,早期治疗。在早期治疗上可在严密观察下试行溶栓,但应注意再出血可能。在术后应避免过度脱水,使血液粘稠,可能是梗塞原因之一。而那些症状轻微,CT发现梗塞的,多预后良好。我们认为提高对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合并脑梗塞的认识,及时做出诊断,进行积极治疗,将有效改善病人愈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雅度.神经系统外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5-106.

    2 柴中民.外伤后脑梗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3:251.

    作者单位: 271200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收稿日期:2003-05-27)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徐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