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463
浅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药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27-02

    综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发病传染性强、易于扩散、有发病季节的特点,类似中医所指的“疫疠”与“湿热温”的范畴。

    1 运用中医理论认识“非典”肺炎

    经典著《瘟疫论》“疠气入侵,有经空气传染,有因接触病人传染,但总由口鼻而入,侵犯半表半里之膜原,感受重的立即发病,感受轻的,当时未必骤发,其后因饥饱劳碌,或忧思气怒,使正气受伤,邪无所致而病。”华岫云:“邪从口鼻而入,故曰上受,但春温冬时伏寒,藏于少阴,遇春时而发,非必上受之邪也。即此所论温邪,乃是风热,湿温之发于春末夏初者也。”现代医学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最新出现的由新型变种冠状病毒,来源于动物而引起的一种在近距离接触时,有较强传染性的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来源于动物)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病原学:冠状病毒由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组成,核酸为单链RNA,有感染性,冠状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是RNA病毒最大的;冠状病毒基因组RNA进入易感细胞包质,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由此,它与流感病毒有亲缘的关系,其病毒非常独特,以前从来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临床有起病急,以发热为首要症状,体温(38℃~40℃),发热越高,病情越严重,常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腹泻、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气促,严重出现呼吸急速,甚至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致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常伴有淋巴细胞减少;肺部影像检查:胸片显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致改变,由此中西医理论对此病有相似的认识。
, 百拇医药
    2 简述“风温、湿温、疫疠”与(流感、伤寒、大叶性肺炎)同症方药的比较

    中医温热病篇“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症。”风温发热恶风寒,脉浮头痛咳喘渴。邪袭肺卫,方宜银翘散或桑菊饮;邪热壅肺宜麻杏石甘汤;热邪传里(壮热),方宜白虎汤;病邪逆传,痰热阻闭包络,宜至宝丹合参麦饮;病邪入于肺络,咳嗽喘促,宜苇茎汤,壅不得卧加葶苈子。类似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是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自攻中焦,乃脾胃受病,疑似症多。此病以“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拟为恶寒发热头身痛,胸闷脘痞身肢倦,渴不引饮稽晡热,苔腻质红脉濡缓,藿朴夏苓三仁汤,达原甘露消毒饮。症以日晡热为甚,或稽留热,头痛、身痛,肢重、胸闷、脘痞,全身乏力,渴不引饮,舌苔腻,舌质红,脉相对为濡缓。类似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伤寒等。时方宜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达原饮、甘露消毒饮。
, 百拇医药
    瘟疫是感触疠气而引起。疠气入侵,有经空气传染,或接触病人传染,由口鼻而入,侵犯半表半里之膜原,初起恶寒发热,后但热不寒,昼夜不休,日晡益甚,头身疼痛,初病二三日,脉不浮不沉而数,侵犯半表半里之膜原。陈氏著“瘟疫于今重达原”,提出了治瘟疫初用达原饮以宣化表里之湿。病传入于里,宜白虎汤。《疫病篇》,以清温败毒饮重用石膏急清热毒,为治瘟疫五十二症之主方。热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之类。湿热疫认为,膜原是邪气盘踞的窝巢,论湿热疫邪踞膜原是应用达原饮的理论依据。

    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大流行。病原学: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由RNA以及由核酸结合的蛋白质(核蛋白)所组成,是导致流感病毒的主要病源。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中毒症状较重为特征。一般分为普通型、轻型和肺炎型。普通型(类似中医所指的风寒感冒);轻型(类似中医所指的“风温”邪袭肺卫);肺炎型(类似中医所指的“风温”邪热壅肺)。肺炎型:初起与普通型流感相似,1~2日,病情加重,高热、气促、口唇发绀、胸闷、剧咳、咯血性痰,两肺布满湿罗音,但无肺实变体征,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者常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中医治“风温”邪袭肺卫,方宜桑菊饮加瓜蒌、桑皮或银翘散。邪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
, http://www.100md.com
    3 根据中西医理论对“非典”的认识以及辨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可以看出,笔者认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与[“风温”(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湿温”热重于湿(流行性感冒、伤寒);“疫疠”]有相似的症状。是疫湿热毒引起的急性热病,或感天地之疠气,或由口鼻吸入之疠邪,直入上焦,先犯于肺而逆传心包,“凡瘟病毒,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使肺脏热邪外透不解,湿闭其热而内侵,直攻阳明经入里。始发热(壮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故胸痞,为太阴之湿,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烦痛,亦必并见。”湿热交合,其病重而速,则气机不宣,咳嗽、胸闷、气促。在发病过程中,实验室检查,早期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此为病毒,类似“湿温”;肺部影像学检查,拍片显示肺炎样改变,用抗生素大多无效,此为病毒湿热壅阻于肺,继而湿热交蒸,里而湿郁生热,伤及肺络,形成瘀毒,咳嗽为血丝痰,病情严重。故:“湿温在上焦,以难治若此。”故诊断为疫疠、热湿瘀毒壅阻于肺。在治疗上以辨证施治的方针。病初湿气感于皮毛,先以轻宣去表湿;热甚不解,为湿闭内侵,治宜清热解毒,活络化瘀,凉血滋阴,必兼化湿渗利之药,不使湿热相搏,使湿去而热邪孤立,则病易除。
, http://www.100md.com
    4 浅谈中医对“非典”的症治方药与运用

    陈氏治瘟疫,初用达原饮,宣化表里之湿,疏利透达是为轻宣。湿热相恶膜原,宜厚朴、草果、神曲、半夏、苍术、六一散。遇此不愈,病传入于里,表里不实者,宜白虎汤清热护液(腹泻者去石膏加通草);或湿已化热,用蔻仁、半夏、菖蒲、淡豆豉、连翘辛泄佐清湿热。

    热毒壅肺,喘息加重,高热不退,痰黄,为表寒里热,宜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知母、生姜、大枣、葶苈子、连翘。故石膏配麻黄,清泻肺热,葶苈子引石膏自泻肺邪则病自除。

    湿温证,胸痞发热,肌肉烦痛,始终无汗,腠理气机拂郁不能外达,宜六一散、薄荷调服。

    湿温证,壮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溲黄、口渴、自汗、脉虚,宜人参、黄芪、甘草、二术、神曲、青皮、升麻、葛根、五味、黄柏、泽泻、陈皮。
, http://www.100md.com
    湿温证,发热汗出,胸痞不知饥,口渴不喜饮,舌苔滑白,为湿温内伏,蒙闭清阳,宜蔻仁、藿香、桔梗、枳壳、郁金、滑石、甘草、菖蒲、佩兰。

    湿热证,汗出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内不为汗解,宜滑石、淡豆豉、连皮苓、藿香、荷叶、通草、桔梗。症见壮热,口渴,舌苔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连翘、玄参、勾屯、菖蒲、至宝丹。

    热毒内壅肺胃,侵犯阳明营分,故身大热,口大渴,目赤唇肿,气粗烦躁,舌绛齿板,痰咳甚至神昏谵语。下痢黄水者,最为危候,宜犀角、连翘、葛根、玄参、赤芍、丹皮、寸冬、紫草、川贝。

    热重于湿:湿温病,身重胸满渴头痛,妄谵多汗两胫冷,虎朴通滑苍藿苓。证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闷头痛,此为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汤加苍术、厚朴、通草、滑石、藿香、连皮苓,以化湿清热散热,使而清肺保肺而滋化源。
, 百拇医药
    湿热伤肺,邪滞肺络,咳嗽喘逆而赤,气粗,昼夜不安,邪入于肺络,此为伤肺则肺实,宜葶苈子、六一散、枇杷叶,故葶苈子引滑石,自泻肺邪则病自除。

    支饮上壅胸膈、直阻肺气不令下降,呼息难通,急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太阴湿温喘促者,金匮谓喘在上焦,其息促,太阴湿蒸为痰,喘息不宁,故以苇茎汤轻宣肺气,加杏仁、滑石利窍而逐热饮。咳嗽痰中有血,出于肺,用款冬花、百合主之。

    热灼营阴,痰中带血,是因热毒灼津成痰,损坏肺络所致,伴有胸闷气促的症状,毒郁势急,病情危重,治宜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活血宁络,拟清瘟败毒散加减,酌加藕节、芦根、蒌仁、滑石、桃仁(咯血不用)、冬瓜仁之类。

    治疗重症肺炎,存有微循环障碍的,拟方为:肺炎并发心呼衰,葶枣银味参芩龙、草桑菀冬合腥麦,利水平喘化瘀(葶苈子、大枣、银花、五味、西洋参、黄芩、地龙、甘草、桑皮、紫菀、冬花、百合、鱼腥草、冬麦)。故葶苈子、大枣治肺气上壅,以参麦饮大补元气,强心固脱,佐以黄芩、鱼腥草清热利水,地龙、紫菀、冬花利水清热平喘,百合清心安神,从而起到泻肺利水,清热平喘,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热疫病后,热耗伤肺阴者,不宜温补,仍用清养,宜莲心、生地、麦冬、菖蒲、山萸、丹皮、山药、云苓、泽泻、或参麦饮、参苓白术散之类。

    作者单位: 43022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湖泗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3-07-12)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祝志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