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8004
腹部闭合伤89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03-01

    腹部闭合伤是外科常见急症,此类患者病情急重而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目前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及死亡率,其诊断及时与否,严重影响着治疗及预后。我院自1990~2002年共收治此类患者8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89例中,男63例,女26例;年龄8~69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67例,坠落伤8例,撞伤4例,锐器伤6例,挤压伤4例。损伤种类:单一脏器损伤52例,其中脾破裂16例,肝破裂10例,胃破裂5例,小肠破裂6例,结肠破裂7例,肾挫伤8例;腔内2个以上脏器损伤37例,肝脾破裂10例,肝破裂合并肾挫伤10例,脾破裂、胃破裂合并胰腺损伤5例,小肠破裂合并肠系膜挫裂伤6例,肝脾破裂合并肾挫伤4例,肝胃小肠破裂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本文89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切口取上腹正中切口、绕脐。单纯脾切除术16例,肝修补术6例,肝左叶切除术2例,肝修补加肝动脉结扎术2例,胃修补术5例,小肠破裂修补术6例,结肠破裂、修补术4例,结肠造口术2例。2个以上脏器损伤:肝修补、脾切除11例;肝破裂修补、肾切除2例;脾切除加胃修补、胰脾修补5例;小肠破裂合并肠分膜损伤、小肠修补加肠系膜修补6例;肝修补、脾切除加肾切除1例;肝修补胃修补、小肠修补2例。其中脾网膜囊内移植4例。

    2 结果

    本文89例,治愈83例,死亡6例;均为多处脏器破裂引起严重失血性休克,且入院时间较晚,错过手术时机而死亡。

    3 体会

    3.1 清楚伤情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有赖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查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漏诊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病情危重者,往往意识模糊,不能提供明确的受伤经过,查体又不合作,给及时、全面、准确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在诊断时首先必须简要询问受伤史,特别要根据伤情进行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体格检查,既要确定有无内脏损伤,又要估计损伤的是实质性脏器还是空腔性脏器,是单个还是多个脏器。空腔脏器破裂以腹膜炎征象较为明显,而实质脏器损伤以内 出血为主,早期多有休克表现,空腔脏器破裂时腹部叩诊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而实质脏器破裂腹部叩诊多能叩出移动性浊音。对有明显腹部外伤史,但腹部体征不明显,患者一般情况好,且又发现有其他部位损伤时,仍须对腹部情况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以获得肯定或否定腹腔内脏损伤的佐证。本文有2例脾破裂、小肠破裂合并肋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患者,入院后仅按骨折处理,伤后2天因失
, 百拇医药
    血性休克,腹腔内严重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而急诊手术。因此,诊断时必须对症状、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结合暴力作用方式、方向及有关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周密分析,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对伤情作出判断,力求使诊断准确全面。

    一些辅助检查能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如腹穿,操作简单且很有诊断价值,既可提供脏器破裂的依据,又可鉴别损伤脏器的种类,诊断时可作为首选措施,本文89例均做了腹穿,82例阳性,阳性率92.3%。对首次腹穿阴性时,不可轻率放弃,要多点多次穿刺,82例阳性中有11例(13.4%)首次穿刺为阴性。腹穿阳性则为剖腹探查的指征。此外,对可疑病例选择性地以X线、B超、CT检查,则更有助于提高腹部损伤的诊断率与准确性。

    3.2 把握手术时机早期而适当地手术 对于已明确腹内脏器损伤者应当机立断,抓紧时机,尽早手术。此类患者大多有休克现象,治疗中须积极抢救休克,维护器官功能,抢救休克应与手术同步进行,一味追求纠正休克而拖延手术时间是不可取的。必须及时建立两处输液通道快速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大量失血者应尽快输血,同时控制感染,妥善处理合并伤。
, 百拇医药
    3.3 手术原则和要求要把抢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 首先要选择良好的麻醉及一定长度的切口,以助于手术探查和处理。进腹后先止血,后修补,手术方法应力求简单有效,宁简勿繁,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处理要有计划,不要见损伤就处理,应首先处理有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实质脏器损伤与空腔脏器损伤同时存在时,应先处理实质脏器损伤,且先处理出血较多的脏器。探查时既要全面细致,又要有重点,绝不能满足于找到一、二处的损伤,因为任何遗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单位:156400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收稿日期:2003-09-10)

    (编辑 梅子), 百拇医药(王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