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804
有关电磁生物效应发生机理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1-1041-01

    当人们提到电磁生物效应机理时,有关人士会告诉你是热效应,非热效应,或热与非热效应,到此为止,好象什么都说清了!事实上什么都没说清。前些年美国一些学者只同意电磁生物效应是热效应,而原苏联学者坚持有非热效应,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只是根据临床调查,而苏联则是根据临床及动物实验,近些年学者们一致同意两者都有,而有时二者会同时并存。而今要讨论的是这些理论究竟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发病机理要指导人们如何防与治该类疾病?这种理论解决了问题吗?热与非热理论主要来自物理实验,电磁波作用于物质,引起物质中极性分子转动,分子相互磨擦产生热,此之谓热效应;而有时有变化而不生热则谓非热效应。

    首先,物理理论直接用在生物身上很危险,因为生物本身有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当外来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机体一些平衡性举措,来对抗外来因子引起的改变(homeostasis);例如厘米波作用于大鼠或狗(将动物全身置于电磁场中),动物会先出现骚动不安,体温逐渐升高,继而出现气喘,大汗淋漓,倦卧,最后死亡。这些,学者们认为是热效应的典型例子。事实上气喘、出汗、倦怠是机体一种代偿性反应;通过它来排除身体过热,使热产生减少,这些变化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热传导到具体器官而产生,这在非生物是不会有的。厘米波局部照射只引起局部有热产生,而不能引起上述全身性变化。用热效应就解释不了厘米波引起的其它部位的变化机理。抑制损伤,促进抗损伤一面发展,使机体康复,则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在毫米波局部照射实验中,一定剂量下,我们不能看到局部有温度上升现象,但可以检测到照射局部及远位脏器功能、形态或代谢有改变,为何有这些改变?局部如何传到远处脏器?拿热与非热理论更解释不了!

    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拿生物的特点来解释,即生物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它们相互影响产生一系列变化来说明,至于具体内容,谁先谁后,具体情况有何不同,有待大家共同研究!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与机理。其次,任何事物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一定有其原因(病因学),有其发病过程(发病学),在电磁波生物效应上,电磁波是病因是毫无疑问的,而热与非热则只能看作是发病学的一个起点,它不是也不能代表整个发病过程!了解全部过程才能治中有防,防中有治。第三,热与非热理论概念非常模糊,特别是非热效应。热可以认为是体温或局部温度上升摄氏1℃以上,而非热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谐振,是信息处理失常,是……总之概念非常模糊。用这类理论丝毫不能指导实践,而且妨碍了人们对变化实质的进一步的探索。

    我们认为必须对电磁生物效应机理进一步探索!不能只停留在目前只讲热或非热做为机理的状态。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

    (收稿日期:2003-10-08)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郭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