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四逆散
编号:10398675
四逆散加味临床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18-02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历代医家多将本方作为舒肝和胃之剂应用。笔者在数十年的教学及临床实践中,深感原著所述四逆散加味治疗范围极宽,用于少阴阴阳两虚的多种内科杂病,疗效甚佳。今略举例案并体会如下,以飨同道。

    1 咳嗽

    患者,男,83岁,2002年6月25日初诊。咳嗽3月余,起于外感寒邪,曾服用中西药效果不佳。症见咳嗽不已,痰粘白量少难吐,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酸腿软,口唇稍干,不欲多饮;既往夏日恶热,冬季畏寒,舌胖苔白燥,脉沉细。证属阴阳两虚,寒邪迫肺,气机抑郁。治当阴阳双补,调畅气机,温肺止咳,拟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实各5g,白芍、炙甘草、干姜、五味子、百部各10g。日1剂,水煎服。药进3剂咳大减,咯少许白痰,较前易出,药已切中病机,守方继服3剂,咳嗽遂愈。
, 百拇医药
    按:此患者高年体衰,已是阴阳俱不足,又感寒邪,致气机升降不利,肺失宣降而咳。遵仲景四逆散方后注:“咳者加五味子、干姜”法,方中既取芍药、五味子合甘草酸甘化阴,又用干姜合甘草辛甘化阳,如此温阳益阴顾其本,柴胡宣透,枳实通泄,一升一降,畅达气机,干姜温肺散寒,以其辛开与酸收的五味子相伍一开一合,调肺气宣降,另加百部止咳。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切中病机,故取效迅捷。

    2 心悸

    患者,男,59岁,2001年8月16日初诊。心悸半年,劳累加重月余,伴心下悸动,常于晨起或午休后持续发作半小时左右。刻诊:心悸,胸闷,面色少华疲乏无力,四肢不温,纳少,口微干,舌淡有齿痕,苔薄白稍燥,脉细结代。心电图报告为室性早搏。证属阴阳两虚,心失所养。治宜扶阳益阴,调畅气机,和血通脉,予四逆散加味:炙甘草、白芍、桂枝各10g,柴胡、枳实各6g,炒枣仁15g,生龙牡各20g。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心悸、胸闷减轻,心下悸动消失,其它症状也随之好转,二诊依上方加丹参10g,又服7剂,诸症悉除,复查心电图明显改善。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
, http://www.100md.com
    按:本案心悸发病机理为阴阳两虚,心阳不振,阴失内充,治疗依四逆散方后注:“悸者,加桂枝”法,方中含桂枝甘草汤温振心阳,用芍药甘草汤润养阴血,配柴胡枳实调畅气机,另加炒枣仁养心安神,伍龙骨、牡蛎重镇定悸,二诊加丹参以助桂枝活血通脉。由于药症相符,故获效满意。

    3 腹中痛

    患者,女,64岁,2002年10月20日诊。腹痛4个月,每于上午10点前与午后5点许加重,在脐周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少,周身乏力,手足不温,腰酸腿软,夜尿多,舌质淡灰暗,苔白稍燥,脉沉弦细。某医院纤维胃镜、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提示有ST-T段改变,实验室生化检查报告为高脂血症。西医诊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为肾阴阳两虚,脾阳不温,气血失和。治以温阳养阴,补肾健脾,调气和血,方拟四逆散加味:炙甘草、白芍、川芎、砂仁各10g,柴胡、枳实、炮附子各6g。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腹痛则减,再服7剂,诸症渐除。嘱将上方制成丸药继服3个月后随访,腹痛再未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按:患者阴阳两亏,脾肾俱损,阳虚寒滞,阴血不和则罹患腹痛。法循四逆散方后注所云:“腹中痛者,加附子”意, 该方寓芍药甘草附子汤(见《伤寒论》68条)温阳养阴,柴胡、枳实调气机,另加砂仁健脾行气,川芎擅活血中之气,以助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配伍精当,直中肯綮,因而收效。

    4 泄泻

    患者,女,48岁,2001年7月10日诊。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10年,近1周加重,日泻2~4次,排出粘液稀便,泻前腹部胀痛,泻后痛立止。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乏力,四肢不温,腰酸困,舌淡,苔薄白稍燥,脉细微弦,双尺沉弱尤甚。大便常规:白细胞3~5个/HP;纤维肠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粘膜充血、粗糙、水肿。辨为肾阴阳两虚证。治以扶阳益阴,升清降浊,投四逆散加味:炙甘草、白芍、薤白、炮姜、补骨脂各10g,柴胡、枳实各5g。日1剂,水煎服。服4剂后,腹泻减为日1次,腹痛消失。继服7剂后,大便成形。原方略加减,再服14剂,诸症消失,便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均正常,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按:久患泄泻,脉症合参,乃肾阴阳均不足,寒滞肠腑,气机升降失调所致,宗四逆散方后注关于“泄利下重者”加“薤白”法,方中薤白通阳,芍药、甘草益阴,柴胡、枳实升清降浊,加入炮姜、补骨脂旨在温阳补肾。由于药证合拍,积年痼疾亦收良效。

    5 讨论

    笔者应用四逆散加味治愈不少类似病例,以上仅见一斑,其疗效之优良,是本于仲景深刻寓意。按《伤寒论》318条原文前后连为一体看,四逆散临床应用时是针对“咳”、“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等不同主症,分别加入相应药,从而组合形成: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方、四逆散加桂枝方、四逆散加茯苓方、四逆散加附子方以及四逆散加薤白方等。这些四逆散加味方皆系阴阳双补、调畅气机法的体现,深合“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的治疗原则。至于将四逆散作为和解剂治疗肝脾不和、肝郁气滞证,应是后世的发展,其理论单独成立,临床使用广泛而有效,但这已不是仲景立方用药的原意,此看法当否,尚望同仁不吝赐教。历代医家注重四逆散的研究,而忽略四逆散加味的临床应用。笔者认为,仲景在《伤寒论》318条中所示四逆散加味法,为临床辨治疑难杂症提供了经验,拓展了思路,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1 100013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 10009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4-20)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韩奕)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四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