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317
中药药膜外治黄褐斑4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38-01

    笔者从2001年8月~2002年12月采用纯中药药膜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40例,均为来自门诊部女性患者。职业为教师、公务员、商人、农民、工人、护士、野外工作者等。年龄30~45岁,均为已婚妇女。病程3~15年。皮损程度根据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积分(MASI) [1] :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12例,极重度5例。均无严重心、肾、肝等器质性病变。临床分型:面颊型17例,中央型12例,下颌型11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线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2)无明显自觉症状;(3)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4)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5)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6)色素沉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中药药膜组成:丹参、当归、红花、田七、茯苓、珍珠末按1∶1∶1∶0.8∶1∶1.2比例成份粉碎细末混匀,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温水调或陈醋调和均匀敷于面部,形成约铜钱厚薄,每次取量20~30g左右。自然保留30~45min,每周2次,连续使用3月以上。使用过程中可配合蒸气疗法及面部穴位自我按摩。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及避免辛辣食物。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溃、严重面部皮肤病者及孕妇均不宜使用。观察过程中不服中药、西药及用其他护肤品。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4周以内色素明显减轻变浅,范围缩小2/3;有效:12周以内色素变浅,色斑范围缩小1/3以上;无效:12周以内色斑无明显改善,范围缩小不明显。

    2.2 治疗结果 显效17例(占42.5%),有效21例(占52.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 百拇医药
    3 典型病例

    例1,女,34岁,干部,脾气急躁,婚后2年出现黄褐斑至今6年,面部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无光泽,属重度—面颊型,服用过益气养阴汤药及外用护肤品,疗效不佳,并且有逐渐增多趋势,改用中药面膜,第一次即感觉面部皮肤清润,使用6次后面部色斑明显减轻缩小,面部皮肤脱屑消失,面部皮肤显得光滑润泽,皱纹减少,治疗4周即痊愈,至今仍在每月2~3次调理之中。

    例2,女,45岁,护士,性格属抑郁—躁动型,黄褐斑发生10年,面部皮肤脱屑,黧黑属中央型—重度。左脸颊固定钱币大小瘙痒不适,无光泽。服用过百消丹、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及维生素C、维生素E未见效。改用中药面膜1次即感觉面部瘙痒减轻,面部皮肤脱屑减轻,3次后面部瘙痒消失,10次后色斑缩小淡化无痕迹,皮肤光泽感强,颜色增白至今仍坚持使用。

    4 讨论

    黄褐斑是对称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又称蝴蝶斑。现代研究机理表明氧自由基与皮肤黑色素形成及色素沉着有关。妊娠、口服避孕药、子宫卵巢疾病、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恶性肿瘤、皮肤病、肝炎、中毒、生活环境、早衰均可发病,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及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注重外在仪表,尤其须重视面部皮肤的保健及损害性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祖国医学曾有“黧黑斑”、“ 皮干 黯”等病名的记载。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等。常采用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的治则。中成药常选用: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其疗程长,一般患者难以坚持。中药外治,其疗效直接、独特、确切。其治疗原理又体现为经络效应、药物效应、全息效应、衡正效应、综合效应等五大效应[3] 。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药外治黄褐斑在历代著述皆有记载,尤其清、近代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和应用。祖国医学认为脏腑失调,络脉失养,污浊之气上腾于面,久而瘀之成斑,有“无瘀不成斑”之谈。黄褐斑的发生与血液粘度增加而致血液瘀滞,微循环障碍均有一定关系 [2] 。本方组合中丹参微寒,归心肝、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活血消肿、养血安神之功效。桃仁苦平,归心肺大肠经,且仁多汁,具有活血祛瘀滋润生新功效。红花辛温,具有活血、通经之功,茯苓甘淡平,归心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本方组方合理,以活血化瘀养颜祛瘀为总的治疗原则,集养血、活血、祛瘀、消斑、渗湿、润泽于一炉。药物直接作用于面部,能洗垢洗污,安抚皮肤,肌肤开张,经络通畅,血液循环改善,利于药物渗透吸收,发挥其调理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平衡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除疱、灭瘢、消印、润肤、增白、嫩面的作用。临床证实,本方对黄褐斑引起的色素沉着斑及皮肤老化、粗糙、裂纹、瘙痒、脱皮、脱屑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保护、保健、预防作用,疗效持久不易反弹。本方不含重金属剂、腐蚀剂,对面部皮肤无刺激、烧灼副反应,用药安全,操作方便,对人体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安吉,海春旭.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183-184.

    2 宿中笑,郑丽丽.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炙临床杂志,2003,19(4):9-10.

    3 柴中元.基层中医病症必读大系外治分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1-16,378-379.

    作者单位:415600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杨亚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