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787
小肠出血性疾病胃镜下置管双重造影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1-1034-01

    不明原因出血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的难题,随着小肠出血性疾病检查方法的增多和不断改进,临床诊断率已逐年提高。1998年12月~2002年8月我们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3例进行了胃镜引导下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均因消化道出血入院,男9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黑便者4例,血便者9例,病史3天~4年,1个月以上8例,为反复间断出血,大便潜血检查均为阳性。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日给予无渣饮食,检查当天上午禁食、禁水,使用OlympusGIFXQ30纤维胃镜或OlympusˉGIFXQ230电子胃镜检查,进入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胃镜先端置于乳头下方固定,通过胃镜活检钳道插入带有导丝的导管,将导管送至降部以下,边退胃镜边推导丝导管,直至把胃镜退出,然后退出导丝,将导管留置在十二指肠腔内,注入50%(W/V)钡剂混悬液400~500ml,边注入钡剂,边于透视下检查各肠段,当钡剂到达第3组小肠后开始注入空气,直至整个小肠呈双对比组,转动病人体位,依次观察各组小肠显影,直至钡头达回盲部,摄下双重充盈像及粘膜像,并拔除导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胃镜下置管小肠造影检查 13例可疑小肠出血的患者,均进行经胃镜置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诊断克罗恩(Crohn)病2例,空肠结核1例,空肠憩室1例,空肠息肉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降部腺瘤1例,空肠腺管瘤1例。小肠双重造影检查阳性8例(62%)。

    2.2 X线表现 2例末端回肠Crohn病表现为肠管僵硬狭窄,蠕动消失,纵行溃疡的对侧肠壁有痉挛收缩呈“假息肉症”。1例小肠结核(溃疡型)有激惹征象,肠管轮廓不规则,略有狭窄变形,皱壁紊乱斑点状龛影。1例空肠憩室见管壁向一侧局限性膨出,呈囊袋状。1例小肠息肉直径2.0 cm,见有粘膜充盈缺损,但表面光滑,肠蠕动正常。3例小肠肿瘤均为增生型,呈分叶状肿块影。

    3 讨论

    不明原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大部分疑为小肠出血(SIB),其病因较复杂[1] 。国内报道常见病因以小肠肿瘤为主(22.2%~60.9%) [2] 。本组病变检出率为62%(8/13),其中检出3例小肠肿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操作简便,比常规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检查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能一次性显示整个小肠,不需在X线下进行。此方法根据病变形态特点可作出定性诊断,特别是对于隆起病变及小肠憩室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部分凹陷性病变及浸润性病变所致管腔狭窄和粘膜皱壁改变者,双重造影显示也比较满意。当疑有回盲部或回肠末端疾病(如Crohn病、肠结核及其它溃疡性病变)时,应首选置管双重造影,常表现为多发溃疡和粘膜表面的结节状改变。在短时间内(30~50min)完成气钡双重造影,患者痛苦少,回肠末端显影满意,病变容易显示,但对于1cm以下的病变,在回肠末端显示较差时,造影难以发现病变,此时应选择结肠镜检查并可行局部活检。对平坦性病变,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畸形及动静脉瘘等血管性病变,应首选血管造影检查。

    参考文献

    1 Lewis BS.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0,29:67-95.

    2 王崇文.小肠出血.中华消化杂志,1997,17:63-64.

    作者单位:325000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收稿日期:2003-10-27)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吴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