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468
以中医理论浅析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31-01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在人群中发病率平均为8%~10% [1] 。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起了很大变化,古老的抗酸药在治疗上仍有相应地位,H 2 受体拮抗剂的问世,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为胃粘膜保护剂开辟了另一治疗途径。但是在这些治疗药物中除了胃粘膜保护剂外都存在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2]

    抗酸药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H 2 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都是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胃酸分泌,三者作用机制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改变了胃的酸环境。同时,三者都导致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并且还存在着服药周期长,远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以泰胃美为例,疗程一般为4~6周,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为24%,1年复发率可高达85%[2]
, 百拇医药
    中医理论认为胃的纳谷及磨化功能,全赖胃中之气———阳气。故有“阳气即胃中所禀之性,犹如灶中之火”的论述。由于胃腑体阳而主动,其动自上而下,蠕动不已才能使已腐熟之谷气下入小肠,由小肠继续化物,大肠为之传导,若胃中无津液,水谷何能腐熟?人之所以能食能化,全赖胃中之津液,故有“胃之为腑,体阳用阴”的论述。笔者认为此津液为酸也,有张锡纯谓“胃无酸不化”为证,又有胃以降为顺,才能磨谷化物,清浊分明,糟粕得下,胃气和则能食而化,气血以生,寝寐得安,降则和,不降则病,诚如《临证指南脾胃》所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

    消化性溃疡,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胀、嘈杂等病证范畴,主要属于内伤杂病,与其他内伤杂病一样,也存在正和邪的病因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扶正祛邪”等病机证治规律,同样也适用于各种胃疾。重视扶正,使胃腑气血充养,津液濡润,升降复常,逐渐使脏腑内环境得以正常协调,胃粘膜屏障功能趋于正常,病理损害得以修复。这些例子已屡见不鲜。徐景潘做过700例胃脘痛患者的资料分析,情志失调引起者占42.3%,尤以肝胃气滞证为最多(48.7%) [3] ,当然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见中医是从全面分析,辨证论治,并不是单纯“胃病治胃”。
, http://www.100md.com
    张子琳根据临床不同证象,把胃脘痛分为气滞、火郁、血瘀和虚寒等类型,用不同的方剂给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根据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来分析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单纯控制胃酸,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必然的,治疗效果不佳也是可以想象的。因为“胃无酸不化”,只有通过“降胃”、“和肝胃”等治疗措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很难达到根治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三类药物不宜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用药和单一用药,应改用其他类药物如胃粘膜保护剂或配合胃动力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建议用中药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咏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1.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5.

    3 徐景潘.徐景潘脾胃病治验辑要.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

    4 张子琳.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

    作者单位: 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肿瘤医院药剂科

    (收稿日期:2003-08-07)

    (编辑 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刘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