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9070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1-1679-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少,本文现将近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及治疗

    1.1 肺卫不固,外邪侵袭,当宣肺平喘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卫不固,外有非时之感,肺失清肃,痰恋于肺,闭郁肺气而发为哮喘。现代研究证实本病是由于气道粘膜上皮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纤毛细胞受损、坏死,或基底膜免疫球蛋白沉积,增厚形成伪层,或渗出致气道粘膜水肿、充血致气道通气障碍。中医认为此型当宣肺平喘,宣肺可使邪气与痰液外达而达到平喘目的。王孟清 [1] 用截哮汤(麻黄、杏仁、桔梗等)治疗32例,对照组24例,用西药平喘、抗感染,两组分别临控17、10例。显效6、4例,总有效率84.4%、54.2%(P<0.05),治疗组未见哮喘持续状态,对照组6例发展至哮喘持续状态。胡文豪 [2] 用二麻四仁汤(麻黄根、麻黄、杏仁、白果等)治疗本病42例,对照组42例用复方氯喘片,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峰速值升高77.36±11.01,自身对照P<0.01,对照组升高25.67±12.61,自身对照P>0.05,组间比较P<0.01。孙增厚 [3] 用杏贝合剂(麻黄、杏仁、前胡等)治疗本病90例,对照组30例用强的松、舒喘灵,两组分别临控31、10例,显效22、8例,好转12、10例,治疗组大小气道通气及肺活量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P<0.01。
, http://www.100md.com
    1.2 脾失健运,聚痰乘肺,宜健脾化痰平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土受伤,水湿不化则聚而为痰,痰自内生,上乘于肺,肺气壅塞而喘作,治宜健脾燥湿化痰平喘。张惠芳 [4] 用健脾膏方(党参、茯苓、白术等)治疗本病65例,治愈9例,显效19例,好转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6%。

    1.3 肾阳亏虚,纳气少权,宜补肾纳气平喘 中医认为肾主纳气,与肺共同调节呼吸。有研究认为肾虚为本病患者的基本体质,本病患者虽无肾虚见证,但均存在隐匿性肾虚,此型应补肾纳气平喘。现代研究证实,本病患者70%有肾虚表现,同时发现大多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机能降低,造成气道反应性炎症不易消退,而补肾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机能,提高T抑制细胞活力,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降低组胺释放率,改善气道的反应性炎症。赵贵铭 [5] 用培补平喘散(胎盘、蛤蚧、地龙等)治疗本病108例,对照组108例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两组分别治愈38、0例,临控50、18例,显效18、23例,有效20、50例,显效率62.9%、37.9%(P<0.01)。谷廷延 [6] 用白龙脐带汤(脐带、胎盘、胡桃肉等)治疗本病268例,对照组78例,用西药抗炎平喘,两组分别治愈220、43例,好转44、27例,总有效率98.5%、89.7%(P<0.05)。
, 百拇医药
    1.4 肝失调达,气机逆乱,宜疏肝理气平喘 中医认为肝主气机升降,为全身气化总司,气机之上下开合、表里出入均需肝气疏调,如肝失疏泄可致气机逆乱影响肺气的顺降,而肺气郁闭也可致肝失疏泄。同时肝失疏泄还会影响三焦水道的决渎致水滞气逆,冲逆迫肺而成哮喘。此型应疏肝理气平喘。李麟俊 [7] 用安喘汤(柴胡、黄芩、沉香等)治疗本病300例,对照组86例用氨茶碱、克林霉素等,两组分别治愈52、0例,显效146、12例,有效68、42例,总有效率88.7%、62.8%(P<0.05)。

    1.5 肺蕴痰火,气道被壅,宜清热化痰平喘 中医认为本病虽多与虚寒有关,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恣食肥甘厚味及滥用温补等因素使本为虚寒者转化为热,痰火搏击,气道被壅而喘,治疗宜清热化痰平喘。顾明达 [8] 用热喘方(麻黄、大黄、地龙、黄芩等)治疗本病69例,治愈5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2.6%。现代研究证实黄苓对IgE引起的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减少组胺释放,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大黄能有效清除哮喘激发因素,抑制本病的发敏阶段,抑制气道高反应性。钱红 [9] 用苦参液雾化吸入治疗本病44例,对照组44例用抗生素、激素、美喘清等,两组分别显效36、12例,有效4、24例,显效率81.82%、27.27%(P<0.01)。并认为苦参平喘的机理可能是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平滑肌收缩功能被抑制所致。
, 百拇医药
    1.6 气滞血瘀,痰气壅塞,宜活血化瘀平喘 中医认为本病日久,肺病既深,血行不畅,血脉影响津液运行,烁津生痰,痰气壅塞而成喘,当活血化瘀平喘。现代研究证实气道的慢性炎症与凝血机制有关,黎炳南 [10] 曾对17例本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经活血化瘀治疗缓解后复查,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王学东 [11] 用天地哮灵(大黄、桃仁、白术、地鳖虫等)治疗本病50例,对照组30例用博利康尼,两组分别临控9、0例,显效22、8例,好转16、10例,总有效率94%、60%(P<0.01)。宁卫国 [12] 用活血平喘汤(丹参、桃仁、当归、地龙等)治疗本病45例,对照组30例用海珠喘息定,两组分别治愈28、0例,显效10、12例,有效5、15例(P<0.01)。徐振华 [13] 用活血化瘀方(丹参、泽兰、地龙、山楂等)治疗本病69例,对照组26例用西药抗炎平喘,两组分别治愈20、4例,显效45、16例,显效率94.20%、76.92%(P<0.05)。
, 百拇医药
    2 实验研究进展

    2.1 对肺功能的影响 万力生 [14] 观察了扶正化痰合剂(黄芪、黄精、法夏等)内服,喘敷灵(白芥子、皂角、细辛等)外敷对31例本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治疗前V 75 、V 30 、V 25 均低于正常,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5)。魏成功 [15] 用益肺汤(黄芪、党参、地龙等)治疗的本病患者26例的峰值呼吸流速(PEF)进行观测,治疗前PEF降低或在正常低限,治疗后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1。叶宗江 [16] 用麻杏石甘汤给实验动物灌胃,动物呼吸道阻力明显下降。

    2.2 对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 实验证实本病的多种病理生理改变与嗜酸性粒细胞(EOS)释放的物质有关,而ECP是EOS的活化的标志。王长宏 [17] 观察了经咳喘落(附子、麻黄、细辛等)治疗的46例患者,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6例患者对照,两组治疗后EOS、ECP均下降,治疗组ECP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证实咳喘落对ECP有抑制作用。
, 百拇医药
    2.3 抗过敏 谭素娟 [18] 给实验动物灌服射干麻黄汤,发现该方能抑制实验动物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而此是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免疫学基础,说明该方确有预防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顾明达 [19] 用中药(白芥子、甘遂、细辛等)外敷百劳、肺俞等穴位治疗本病105例,并进行抗原皮试,发现以粉尘螨与屋尘阳性率最高,治疗后粉尘螨由治疗前的84例(+)降至64例(+)(P<0.01)。屋尘由治疗前的69例(+)降至45例(+)(P<.01)。提示该法有脱敏作用。

    2.4 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CR)及皮质酮的影响 研究证实内源性皮质激素水平与本病发作有关。包照曰格图 [20] 用中药补肾方(紫河车、人参、苁蓉、巴戟等)对哮喘大鼠肺组织GCR及结合点位数(RT)的影响作了观察,发现该组动物的GCR、RT在3~7天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该方对GCR有正向调节和保护作用,同时该方还能提高血浆皮质酮水平,提示有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5 对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 研究证实5-HT不仅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有研究发现本病发作期患者的5-HT明显升高,认为如能控制血浆中的5-HT,对本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还有人认为5-HT具有活化鸟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使三磷酸鸟苷生成环磷酸鸟苷,促进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所以5-HT还参与了速发性过敏反应。万力生 [21] 用扶正化痰合剂内服、喘敷灵外敷用于实验动物。治疗前实验动物下丘脑中5-HT明显升高,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

    2.6 对分型的研究 陈安中 [22] 观察了217例本病患者不同证型与尿中4种微量蛋白的关系,发现患者尿蛋白(UAIB)、尿免疫球蛋白(UIgG)、尿β 2 微球蛋白(Uβ 2 -m)、尿Tam-HorsfaU(UIHP)呈现不同程度增高,并按肺虚、脾虚、脾肺两虚型呈渐增趋势,证明了中医证型有客观基础,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肾小管重吸收β 2 -m的功能及合成THP功能受损。杜昌华 [23] 用医用红外线热像仪对50例本病患儿进行了甲状腺、大椎、指端温度测定,发现热哮型患儿甲状腺、大椎温度明显升高,寒哮型则明显降低,表明该方法可作为本病辨证和疗效评价的客观标准。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孟清.截哮汤防治病毒诱发小儿哮喘32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5,27(12):38-39.

    2 胡文豪.二麻四仁汤改善哮喘病人通气障碍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39-40.

    3 孙增厚.杏贝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201-203.

    4 张惠勇.健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65例.新中医,1996,28(10):42-43.

    5 赵贵铭.培补平喘散治疗哮喘10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研究,1999,(6):13-14.

    6 谷廷延.白龙脐带汤治疗支气管哮喘268例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8):27-28.
, 百拇医药
    7 李麟俊.中医药治疗支气管炎哮喘300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1998,13(5):31.

    8 顾明达.热喘方治疗小儿热喘机理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4):20.

    9 钱红.苦参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新中医,1999,33(1):11-13.

    10 黎世明.黎炳南教授治疗顽固性哮喘经验.新中医,1994,26(12):10-11.

    11 王学东.天地哮灵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新中医,1996,28(1):24-25.

    12 宁卫国.自拟活血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45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9(3):131.

    13 徐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哮喘69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96,13(4):10.
, http://www.100md.com
    14 万力生.中药内外合治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9,40(6):355-356.

    15 魏成功.益肺汤对哮喘峰值呼吸流速变化的研究.新中医,2000,32(8):38.

    16 叶宗江.麻杏石甘汤方对过敏哮喘的实验研究.新中医,1997,39(10):35-37.

    17 王长宏.咳喘落对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影响.上海中医杂志,2000,(3):16-17.

    18 谭素娟.射干麻黄汤化裁方抗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上海中医杂志,1997,(4):21.

    19 顾明达.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105例脱敏效果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9):32.

, 百拇医药     20 包照曰格图.补肾健脾3方对哮喘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487.

    21 万力生.中药内外合治对哮喘豚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新中医,1999,31(8):33-34.

    22 陈安中.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中十四种微量蛋白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9):537.

    23 杜昌华.红外热像技术在儿童哮喘分型中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55.

    作者单位:1 610016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呼吸科

    2 610091四川省成都市德康医院

    (编辑 李年令), 百拇医药(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