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9461
中晚期孕妇心电图改变23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6-0526-02

    临床上妊娠合并心脏疾病患者并不少见,因须顾及母亲的安全及胎儿的健康两方面的问题,所以处理上有一定难度,治疗上用药须格外谨慎。然而在临床中,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假阳性率颇高,临床医师须引起重视。现将笔者搜集的235例妊娠妇女异常心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2001~2002年235例待产孕妇的心电图资料,年龄17~38岁。其中孕10~40周,计划外妊娠需做引产术的23例;正常待产212例。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仪器采用美国Page Writer-300pi心电图机或日本光电-8110p心电图机。

    1.2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为异常心电图,其中标准Ⅱ、Ⅲ、aVF导联ST-T改变71例(30%),V 1~4 导联ST-T改变35例(15%),窦性心动过速30例(13%)(心率<150次/min),ST-T改变伴窦性心动过速58例(25%),偶发房早12例(5%),频发室早5例(2%),PR短缩24例(10%);大多数孕妇存在心脏逆钟向转位。除少数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按心肌劳累给予对证治疗外;其余均不作治疗,且分娩过程中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并未出现心肌劳累的症状。产后7日内行心电图复查者43例,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仍为异常心电图。

    2 讨论

    本组235例均为住院待产者,入院前从未做过心电图检查,自述孕前身体健康。心脏逆钟向转位,是由于孕妇宫底抬举膈肌,使心脏在胸腔的位置改变所致。PR短缩的病例,其PR间期一般在113~119ms之间,是因心动过速使PR顺应性缩短,并非WPW综合征。其中5例因临床症状明显,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除有ST-T缺血性改变外,同时存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心功能差。遂询问病史,患者自述以前曾因感冒而引起心慌、胸闷、心前区痛等症状,以后逐渐好转。经分析判断,患者以前很可能患过心肌炎,造成心肌损害,因未经正规治疗而留下多种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后遗症。 而其余病例,均无临床症状,经其它检查,否定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它相关性疾病。经过细致而准确的临床观察及心得安试验证明,其心电图异常多属功能性改变,是正常变异。正常变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功能性T波倒置:在Ⅲ、Ⅴ 1~3 导联上T波倒置多无病理意义,Ⅱ、Ⅲ、aVF导联上T波倒置功能性居多。(2)持续性幼年型T波:V 1~4 T波双向或倒置。(3)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青年女性最多见,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悸、出汗、潮热。以上异常心电图表现,可以分别选用口服钾盐、运动或心得安试验的方法使心电图恢复正常。从而否定孕妇患心脏疾病的可能,因此避免临床医师对孕妇进行不必要的治疗,以及由于治疗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笔者认为孕妇心电图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中、晚期孕妇体重迅速增加,体内胎儿增大,使孕妇心脏负荷增加,经过数月满负荷工作,出现心肌劳累现象的可能较大,且短时间内心电图难以恢复正常,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3-03-12) (编辑 浮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