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212
静脉外瓣膜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2-1833-02

    下肢深静脉倒流性功能不全是国内外的常见病。我院自1994年7月~1998年2月共收治69例,共76条下肢,均施行静脉外瓣膜成形术,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全组男37例,女32例。病变在左下肢36例,右下肢26例,双下肢7例。年龄22~69岁,平均41.25岁。病程2~42年,平均13.64年。均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例(7条下肢)在来院前曾于他院作过大隐静脉剥脱术,3例术后无好转,4例于术后3年内复发。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72条下肢,肿胀68条,胀痛57条,小腿下段色素沉着46条和溃疡形成38条。

    1.2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 [1] 其特征为深静脉主干通畅,呈直管样扩张,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小腿下段交通静脉倒流。
, 百拇医药
    1.3 经皮静脉穿刺造影检查 [2] 显示造影剂倒流至膝关节者32条;倒流至膝关节以下者55条。

    1.4 静脉压测定 [3] 本组有68条患肢于手术前均作静脉压测定。直立静息时压力为(12.152±0.622)kPa(124.0±6.3cmH 2 O);作抬高双足跟活动后,压力下降为(9.604±1.189)kPa(98.0±12.1cmH 2 O);停止活动后,压力恢复到原来水平所需的时间少于13s。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或侧卧。在窝皮肤横行皱纹上方2~3cm处,作“S”形切口,切口内侧向上方,外侧向下方延伸。切开筋膜,显露并牵开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解剖出静脉,并于动、静脉间,游离长约2cm的空隙,纵行剖开股二头肌肌腱的中间部分,宽1cm,在腓骨小头处予以切断,向近侧游离10cm,取出后的缺损部分作缝合修复。解剖出半腱肌腱,游离至其止点后切断,再向近侧游离,长约12cm。将半腱肌腱经动、静脉间的空隙引向外侧,与股二头肌肌腱重叠缝合1cm,使之具有光滑的外形。肌襻的适当长度为12cm,轻轻向上方提起,于无张力时,高出切口皮肤表面4.5~5cm左右。缝合切口后,经预置于肌襻处的硅胶管,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1%普鲁卡因3ml。术后2周拆线,然后作大隐静脉剥脱的交通静脉结扎术。
, 百拇医药
    2.2 术后处理 鼓励早期在床上活动患肢,并早日起床。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5天内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尿激酶6万U;口服潘生丁25mg,每日3次;复方丹参3片,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g,每日1次,共7~14天。

    3 结果

    术后1~2个月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消失者48条下肢,显著好转者24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者3条(主要为患者小腿肿胀)。疗效良好的72条下肢中,有47条作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膝关节屈曲时,肌襻牵拉并压迫静脉。静脉测压结果,活动后压力下降53%以上,压力恢复时间均>20s。截至1991年12月,随访48例(共56条下肢),随访期为22~29个月,平均随访期24.5个月。疗效良好者94.3%,手术后近期小腿肿胀者已大多消退;并发静脉血栓形成者,静脉造影显示已开始再通,但症状并未改善。

    4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4.1 手术适应证 Psathakis在60年代提倡用本手术时,由于对静脉疾病认识不足,将它的适应证列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者。长期内本手术因疗效不佳,而未被推广。80年代初期,学者们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是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即由完全闭塞、部分再通、再发展到完全再通的过程。整个病程一般为10~15年,或者更长。完全闭塞和部分再通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属回流障碍性病变。此时,若在静脉外形成肌襻,就会当膝关节屈曲,大腿屈肌收缩时,使肌襻收缩压迫静脉。因此,肌襻必将加重回流障碍性病变,甚至并发新的血栓形成。只有当深静脉的血栓完全消溶,静脉主干全部再通后,其中的瓣膜都被血栓破坏而消失,所以血流动力学变化转为血流倒流性病变。此时在静脉外形成肌腱,即可与小腿腓肠肌交替作用,发挥瓣膜样作用,制止血流倒流,即当膝关节伸直时,肌襻放松,静脉通畅,而腓肠肌收缩,使血流向心回流。当膝关节屈曲时,腓肠肌放松,血流由于无瓣膜阻挡,可向膝下倒流,但因大腿屈肌收缩,将肌襻向上方牵拉,不但可压迫静脉使其闭合,以制止血流倒流,而且又可以从远侧向近侧按摩静脉,促使血流向心回流 [3] 。目前,学者们都一致认为,本手术的适应证是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根据文献报道,倒流性病变主要为下肢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其次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完全再通者,还有较少见的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等。近年来Psathakis也执有同样的观点。
, 百拇医药
    4.2 手术中的注意点 (1)手术必须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进行,因为当窝部肌肉完全松弛后,腓总和胫神经轻轻向一侧牵开,即充分暴露静脉,如果在麻醉效果不好,肌肉强直的情况下,强行将神经向一侧牵拉,就会引起神经损伤。(2)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腱重叠缝合处,必须修剪成薄片状,以免因组织肥厚而成隆突状,使肌襻不能在动、静脉间自由滑动。(3)半腱肌腱止点在胫骨结节,通过窝部创口,于其止点切断该肌腱,有时可误伤曲张的静脉引起出血,必要时可在其止点处的皮肤上,另作一小切口,于直视下切断该肌腱。(4)按照Psathakis的规定,肌襻长度的标准为,其轻轻向上方提起时,应高出皮肤表面约6cm,但我国人的体型较小,一般为4.5~5cm,肌襻过长者,在收缩时不 能发挥瓣膜作用,肌襻过短时,则因始终压迫在静脉上,轻者阻碍回流,使小腿肿胀加剧,重者并发血栓形成使手术失败。

    4.3 手术的评价 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的手术,主要包括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自体带瓣静脉段股浅静脉移植术,股浅静脉瓣膜包容术等。但是不少学者认为,对于病情严重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本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此外,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者,由于已无瓣膜可以修复,而移植臂静脉瓣膜,往往不能承受较高的逆向压力,所以也采用本手术为宜。先天性静脉无瓣者的深静脉主干,多呈严重的扩张状态,也应施行本手术 [4] 。本手术操作较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而且肌腱结构坚韧有力,作用持久,可望在术后长期内发挥瓣膜样作用,使患肢深静脉系统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状态。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Wesolowski SA.Diagnosis value of phlebography in Venous disorders of the lower extremity.Cardiovasc Surg,1965,18:133-155.

    2 Herman RJ.Descernding venography:A method of evaluating lower exˉtremity venous valvalar function.Radiology,1980,137-163.

    3 孙建民,等.股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华外科杂志,1985,23:134.

    4 蒋米尔,张培华.下肢深静脉各种瓣膜重建术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1992,12:10.

    作者单位: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

    (编辑 李阳), http://www.100md.com(王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