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222
脾转移肿瘤14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总结脾转移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5月诊断的146例脾转移肿瘤资料。结果 脾转移性肿瘤发生率占同期所有诊断肿瘤的6%,症状体征隐匿,大都被原发瘤掩盖。一年生存率12.3%。结论 脾转移肿瘤年临床发生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B超可作为脾转移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脾转移肿瘤 发生率 B超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2-1842-02

    脾转移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忽视其发生的可能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5月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2434例,其中有脾转移者1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男76例,女70例,男∶女=1.09∶1。发病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0.5岁,其原发肿瘤分布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146例脾转移肿瘤原发肿瘤分布略

    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因原发肿瘤不同,其症状体征不同,大多被原发性肿瘤症状体征所掩盖,脾转移肿瘤大多无明显症状:左上腹不适者27例,约占18.5%,可触及脾肿大者19例,约占13%,血小板减少者8例,约占5.5%。

    1.3 临床诊断 146例患者,有129例为原发性肿瘤,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脾占位性病变,占本组人数的88.4%,只有17例因脾大或血小板减少,行B超检查时发现脾占位病变,约占11.6%。本组146例患者,均行B超引导脾穿活检,病理报告与原发肿瘤病理吻合者101例,约占69.2%,查到癌细胞,不易分型者45例,约占30.8%。

    1.4 影像学特征 本组146例脾转移瘤患者,B超检查显示脾肿大者47例,约占32.19%;显示脾内多结节病灶96例,约占65.75%;单结节病灶50例,约占34.25%。声像显示实性低回声102例,约占69.86%;实性强回声26例,占17.81%;囊实性回声18例,占12.33%。病变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无明显声晕。
, http://www.100md.com
    1.5 治疗与预后 本组146例患者,我们根据原发肿瘤及一般情况,采取B超引导瘤内注入抗癌缓释药物,以期达到控制病灶作用,对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脾多发瘤转移者,拟行脾单纯性切除。本组146例患者经治疗后半年生存110例,生存率为75.3%;一年生存18例,生存率约占12

    .3%;无两年生存率。

    2 讨论

    2.1 发生率与瘤谱分析 转移性脾肿瘤一般指来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而不包括来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1] 。上世纪初Ewing Mallory认为脾脏肿瘤临床罕见,并推断脾脏可逃避继发转移,而以往的文献对脾转移肿瘤的报道大多来源于尸检报告,Willis报告在癌症死亡患者中,脾转移发病率4% [2] ,Berge报告7.1% [3] ,而国内曲氏报道恶性肿瘤转移临床发病率为4% [4] 。我院总结1999年1月~2003年5月间收治的各类恶性肿瘤2434例,发生脾转移者146例,其临床发病率为6%,高于国内资料报道。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脾转移性肿瘤并非罕见,只是受传统认识的影响,未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过去认为脾脏具有抗肿瘤性,脾组织无输入淋巴管,脾动脉呈直角从腹腔动脉发出脾脏有节律性搏动,使到达脾脏的瘤细胞难以驻足;脾脏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可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1] 。上述认识只是从理论上强调了脾转移肿瘤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器官低,但临床上脾转移肿瘤发生率低,只是相对淋巴结、肺、肝易转移器官而言。而与肾、心、生殖系统等相比则并不少见 [1]
, 百拇医药
    全身各器官恶性肿瘤都可以发生脾脏转移。本组146例脾转移性肿瘤从表1可以看出其发生脾转移的位次以胃最高(32.58%),其次为胰腺(21.9%),肝(17.8%),大肠(9.59%),肺(6.85%),乳腺(5.5%),卵巢(3.42%)。与其他资料报道的皮肤、乳腺、卵巢、肺等不尽一致 [1] ,这可能和临床资料的区别有关。亦与医学的发展及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2.2 影像诊断的价值 恶性肿瘤常规影像检查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愈来愈受到重视。B型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对患者的无创、方便、经济、精确,备受患者欢迎。Murphy认为超声波可发现许多临床上未能诊断的脾转移瘤 [5] 。本组146例脾转移肿瘤有129例为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常规行腹部B超检查时,不应忽视脾脏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从本组146例患者B超引导经皮肤穿刺活检来看,定位准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对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可靠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2.3 脾转移的途径 脾转移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亦应具备转移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即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直接侵犯,但从本组146例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谱来看,脾转移性肿瘤又有别于其它转移性肿瘤。以受临近器官直接侵犯为主,约占全组的54.78%,超过半数。其次为侵及门脉系统后经脾静脉逆行进入脾脏,肝癌脾转移应属此情况。瘤细胞经血流经脾静脉侵入脾脏,或通过淋巴管产生脾小梁的转移,亦是导致脾转移的重要途径 [1] 。因此,我们提醒脾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要高度警惕其脾脏受侵的可能性,以期早期发现。

    2.4 治疗与预后 恶性肿瘤一旦发生脾转移已属晚期,大都已发生广泛转移,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在治疗上应以整合治疗为主,在积极治疗原发肿瘤的同时,分析不同脾转移肿瘤情况。我们针对脾单个转移病灶行B超引导瘤内注入抗癌缓释药物,对控制其病灶收到了一定疗效。本组146例脾转移性肿瘤虽经整合治疗,但预后仍差。一年生存率仅12.3%,主要由于病程长,就诊晚。

, 百拇医药     因此,我们认为对恶性肿瘤应常规行脾脏影象检查,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才有希望提高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姜文国,王文浩.转移性脾肿瘤(文献综述).国外医学·外科学 分册,1988,15(5):266-269.

    2 WillisRA.The spread of tumours In The Human Body1973,Butter worths.

    3 Berge T.A Path Microbiol Sect A,1974,82:499.

    4 曲宏岩,庞达.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肿瘤防治研究,2002,29(4):316,332.

    5 Murphy JF.U1trasound,1979,7:195.

    作者单位:271500山东东平泰美宝法肿瘤医院

    (编辑 秋实), 百拇医药(关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