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9954
输血后肝炎的传播因素及防治措施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1-0053-02

    输血后肝炎(PTH)是主要的输血传播疾病,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1985年前国外报道发生率约占8%~23%;其中丙型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90%以上。现将其传播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1 传播因素

    1.1 临床特点 乙型肝炎感染的潜伏期平均约为45天(长的可达24周)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约30~60天。急性感染的早期血液中即有HBV存在,约2周左右HBsAg出现阳性,大部分感染者长期不发病,成为HBsAg无症状携带者;但仍有传染性,这部分人群成为供血者的高危险者。 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潜伏期约2~16周,3/4的感染者不出现症状而成为长期HCV携带者。

    1.2 实验室检查 早期感染者血液中的HBsAg含量低,一般方法可能检测不出,慢性感染者有间歇性的HBsAg消失,称为“窗口期”,因此可能造成血液筛选的漏检。此外,诊断试剂的敏感性不足也是漏检原因之一。

    目前,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具体有:①抗HCV抗体检测。现已使用的第三代抗HCV诊断试剂检测率已 提高到95%。由于HCV抗体感染者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或存在一过性、间歇性和未检出型等情况(窗口期),而使化验不易检出。②抗HC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RIBA)是作为HCV抗体的确认试验。③HCV RNA检测。由于技术条件要求高,目前尚未能应用于全部血液的筛选。

    2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2.1 一般治疗 活动期肝功能异常者,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急性期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慢性期辅以高蛋白。

    2.2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2b10IU,每周2~3次共6个月。

    2.3 维生素治疗 只适用于轻型患者,维生素B 1 10~20mg,1日3次;维生素C0.1~0.2g,1日3次;维生素B 6 10~20mg,1日3次。

    2.4 中药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选药茵陈、山栀、板蓝根、大黄等。

    3 预防

    3.1 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对献血员进行谷丙转氨酶(ALT)、HBsAg和抗HCV检测。但有部分献血者处于抗HCV阳转“前窗期”,这一时期的抗HCV尚未产生,易引起漏检,故需引起特别重视。

    3.2 血站对所有采集血液留样,初复检合格后方可输用。

    3.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血器。

    3.4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积极推广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

    3.5 献血者抗HBs阴性者应注射乙肝疫苗,于抗HBs转阳 后方可输血。

    3.6 为了保护受血者,可在输血后24h内及输血后1个月时各肌肉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1次。

    3.7 可在输血前对受血者检测抗HCV和HBsAg。

    (收稿日期:2002-07-25)

    作者单位:721006陕西省宝鸡市中心血站

    (编辑一 坤), 百拇医药(田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