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30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2-1897-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折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其相关的肺栓塞(PE)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 。2002年5月,我院成功对1例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右下肢外伤致股骨多发骨折、胫骨多发骨折,右小腿中部软组织坏死至胫骨坏死、胫骨外露。入院后依次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胫骨骨外露行皮瓣修复创面术,皮瓣存活后行皮瓣断蒂术,因手术周期长,创面愈合慢,患者长期卧床,下肢活动量小,血流缓慢,入院2个月后出现左下肢疼痛、肿胀,诊断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尿激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溶栓、祛聚、抗凝治疗并配合整体护理后病人情绪稳定,左下肢肿胀消退。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长期多次手术,并且对下肢功能恢复缺乏信心,首先我们通过连续的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接触和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所需,让家人陪床,使患者尽快适应病人角色,脱离孤独和无助感,使患者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知道大家都在关心她、爱护她、尽量解答患者的问题,且耐心、语调平和。并且告诉患者,只要配合治疗及护理,坚持用药,右下肢肿痛不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功能能够恢复。通过这些措施,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能每天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真诚的交流,使我们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从而使护理工作更有效。

    2.2 密切观察患肢情况 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时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20~30cm,患肢避免挤压,严格制动,以利静脉回流,增进消肿及防止血栓脱落栓塞重要器官,严禁热敷、针刺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每小时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与末梢动脉搏动变化及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分别在髌骨上缘15cm、胫骨结节下10cm处逐日进行测量,每日2次,并按同法测量对侧肢体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加强右下肢功能锻炼,促进右下肢功能恢复,防止手术区域受压出现褥疮。

    2.3 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护理 用药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月经情况及生活规律,并大量阅读了应用抗凝溶栓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步骤以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遵医嘱给予尿激酶5000~10000U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24h持续缓慢静滴,滴速控制在14~16滴/min、低分子肝素钙5000U肌注。用药过程中及时巡视病房,检查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有无瘀斑,消化道有无出血,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阴道有无流血等情况。并每天检查出凝血时间,准确做好记录,告诉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以便及早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05.

    作者单位:261021潍坊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