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226
骨康太灵+补肾健骨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6例患者按身高、体重、年龄、绝经后时间及治疗前骨密度相近者分为三组,对照组用钙制剂;骨康太灵组在服用钙制剂同时每日肌注骨康太灵4ml;骨康太灵+中药组,除服用钙制剂,每日肌注骨康太灵4ml,再服用补肾健骨中药治疗,时间为半年。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结果 骨康太灵组和骨康太灵+中药组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变化显著。骨密度和血清ALP、BGT明显升高、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而且病人疼痛症状缓解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效果最佳,验证了骨质疏松症的肾虚发病原理。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2-1846-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发病率高,后果危害严重,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以及骨折易感性增加为特征 [1] 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一旦发生骨折,其临床治疗非常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 [2] ,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预防骨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自2000年~2003年5月我们分别就单纯地应用钙尔奇D、钙尔奇D+骨康太灵及钙尔奇D+骨康太灵+补肾健骨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按R:ggs和Melton分型,选择条件相近的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86例。年龄48~84岁,绝经3~34年,有明显的腰背痛症状6个月以上(排除其他疾患引起),腰椎骨密度(BMD)低于峰值骨密度2个标准差以上者。

    1.2 分组 186例患者按身高、体重、年龄、绝经后时间、治疗前骨密度值及血清BGP、ALP、TRAP相近者分为三组。每组62例。

    1.3 治疗 对照组:适当活动、高钙饮食、合适日照、每日服用钙尔奇D2次,每次1片(每片含碳酸氢钙1.5g,维生素D125IU),连续6个月;骨康太灵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康太灵4ml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周,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周。骨康太灵+补肾健骨中药组:在骨康太灵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骨中药,方剂为:龟版80g,鹿角胶60g,熟地48g,淫羊藿60g,泽泻42g,山茱萸80g,人参16g,枸杞42g,巴戟45g,骨碎补48g,将以上中药净选烘干研 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 60 Co照射灭菌后装胶囊,每粒0.5g,每日2次,每次4粒。连服6个月。
, 百拇医药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症状 疼痛主要观察腰背痛及四肢静息痛。疼痛分级:0级:无痛;Ⅰ级:活动后疼痛;Ⅱ级:静息痛。由Ⅰ级变为0级或由Ⅱ级变为Ⅰ级为有效;由Ⅱ级变为0级为显效,有效和显效之和为总有效。

    1.4.2 骨代谢的生化指标 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活性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测定。

    1.4.3 骨密度测定 用美国QDR-2000型HOLOGAC双斜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L 2 ~L 4 骨密度,测定单位为g/cm 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用均数加减标准差ˉx±s表示,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经过门诊治疗后随访,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有14例出现疼痛缓解,有效率达22.6%。骨康太灵组有51例出现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2.3%。骨康太灵组+中药组有57例出现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9%。见表1。6个月治疗中,三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2.2 与用药前比较 用药后对照组椎体BMD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康太灵组及骨康太灵+中药组椎体BMD显著升高(P<0.05),后者比前者升高明显。见表2。

    2.3 骨代谢指标 与用药前相比,血清ALP和BGP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骨康太灵组及骨康太灵+中药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对照组血清TRAP亦无明显改变(P>0.05),但骨康太灵组及骨康太灵+中药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钙和磷三组患者用药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见表3。
, 百拇医药
    表1 疼痛缓解有效率 (略)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L 2 ~L 4 椎体BMD (略)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测量结果 (略)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防治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饮食习惯、运动、日照时间、性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单靠口服钙制剂+鱼肝油来治疗,临床效果较差。近几年来,有许多人对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吸收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骨康太灵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作用 [4] 。我们这次的临床观察与许鹏 [5] 等人的动物实验及姚建峰 [4] 等人的临床观察基本相似。特别是加用补肾健骨中药疗效更加明显。临床上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和评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可系统的反映骨骼中骨含量的变化。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由肝脏和骨骼产生,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可视为检测骨形成的最常用指标。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分化的一种非胶原蛋白,是反映成骨活性的特异性生化指标;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由破骨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的,是骨吸收的敏感指标。本次临床观察表明:骨康太灵注射液使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骨密度和血清ALP、BGP明显升高,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表明骨康太灵注射液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促进骨重建。这是因为骨康太灵含有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骨形成蛋白(BMP)等,这些因子在骨的成长发育及骨的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β-转化生长因子是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有力的调节和促进因子,能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既能刺激成骨细胞的DNA合成,又能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和增殖、促进骨形成,还可通过减少过氧化物而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6] 。而胰岛素样因子对所有参与骨代谢的细胞的 有丝分裂均有刺激或启动作用,增加成骨细胞数目,促进成骨细胞功能,减少骨胶原降解,维持骨量 [7] 。而中医中药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上更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当属中医的“骨痿”范畴 [8~12] 。《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千金要方·骨极》曰:“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若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痹脑髓酸。”《医精经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均认为骨之强劲与脆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肾精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则会出现骨骼脆弱,引发骨质疏松。近几年的国内研究发现:骨矿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和中国医学记载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规律有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更加说明:中国传统医学“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理论是正确和科学的 [13] 。虽然现代医学已认识到人体的衰老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但目前西医的治疗却是局限于局部发病环节的调整;如降钙素用以缓解降钙素水平的下降,从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用以对抗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钙制剂可补充钙的吸收不足;骨形成刺激剂,如氟制剂、甲状旁腺素可治疗骨形成不足等等。这仅仅局限于纠正局部病变的治疗,对于一个涉及多环节、多系统的全身病变,显然是不够的。而中医用补肾法治疗本病与这种局部用药相比就显得更为合理,因为中医的肾脏涉及到内分泌、免疫、神经、代谢、生殖等多种功能。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派生出的肾阴、肾阳两种功能是五脏阴阳的根本,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协调作用。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骨质疏松症的肾虚发病学说与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理的总体认识是一致的,几乎涵盖了所有局部的病理环节。因此,从肾本入手,用补肾法治疗本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补肾中药正是通过对机体许许多多或强或弱作用的综合反应,实现对机体的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协调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利用西药局部侧重治疗的同时,依据中医传统理论的补肾壮骨、填精益髓的原理,选择龟版、鹿角胶填阴补精、益气壮阳;人参大补元气,气足精固;枸杞养阴补血、益精明目;且龟版、鹿角胶、骨碎补含有丰富的钙;淫羊藿、熟地、山茱萸补肝肾、益精髓等,从总体上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全身代谢,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改善由本病引起的腰背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延缓衰老。本临床观察还发现: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上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目前现有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Lane JM,R leg EH,W rganowicz PZ.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Bone Joint Surg(Ain),1996,75(4):618-632.

    2 Barerios C,Brostrom LA,Stark A,et al.Healing complications after inˉternal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the prognostic value of osteoˉporosis.J Orthop Tranma,1933,7(5):438-442.

    3 狄勋之,周围,李景云.骨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464.

    4 姚建峰,许鹏,王军为,等.骨康太灵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2,12(14):12-14.
, http://www.100md.com
    5 许鹏.骨康太灵对骨质疏松核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1,8:586.

    6 Marie P.Growth factors and bone formation in osteoporosis:role for IGF-I and TGF-beta.Rev Rhum Enyl Ed,1997,64:44.

    7 Rosen CJ,Donahue L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nd bone:the osˉteoporosis connection revisited.Proc Soc Exp Boil Med,1998,219:1.

    8 余阗,冯新送,刘庆思.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1,2:91.

    9 白云静,申洪波,张秋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肾论治的理论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6:619.
, http://www.100md.com
    10 孔德娟,王悦芬.中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全科医学,2001,2:91.

    11 张华,冯新送,庄洪.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的研究.中医正骨,2001,3:55.

    12 申洪波,白云静,张立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3:275.

    13 丁桂芝,李榕.从骨矿含量变化规律看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湖北中医杂志,1991,13(2):7.

    作者单位:1 05003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外科

    2 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科技总公司新药研发部

    3 053000河北省衡水市骨科医院骨病科

    (编辑 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姜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