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247
暖肝煎加减治疗阴缩证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2-1863-02

    笔者运用《景岳全书》中暖肝煎加减,治疗阴缩证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案举例

    例1,男,24岁。1998年6月19日初诊。自诉就诊前5天开始不明原因发生阴茎萎软上缩,少腹胀痛。遇气温下降和接触冷水时症状加剧,气温上升及热敷时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伴有头昏,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大便正常。在当地村医处服中西药治疗无效。诊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迟。证属肝肾阴寒,气机阻滞。治宜暖肝温肾,行气止痛。处方:当归15g,枸杞20g,小茴香15g,肉桂10g,制附子12g,沉香8g,青皮15g,橘核15g,八月札15g,乌药15g,川楝15g,白术15g,茯苓20g。2剂。6月23日复诊,患者服上方2剂后,阴茎萎软上缩和少腹疼痛消失,遇冷水和夜间气温下降时亦不复发。仍诉头昏乏力,脘闷纳差。诊其舌质淡红,舌苔白微厚腻,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宜健脾益气,化湿和中。处方:党参20g,白术15g,茯苓20g,半夏15g,陈皮15g,木香12g,砂仁10g,藿香15g,苡仁30g,焦三仙各20g,甘草5g。患者服上方3剂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男,10岁。2002年10月6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突然不明原因发生阴茎向上收缩,少腹疼痛2天。发作时经热敷和按摩少腹及阴囊、阴茎后疼痛减轻。在当地村医处服西药治疗无效。诊其精神不振,面色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肝肾不足,寒滞肝经。治宜暖肝温肾,散寒行气。处方:当归10g,枸杞12g,小茴香10g,肉桂9g,吴茱萸3g,乌药12g,沉香5g,荔枝核10g,橘核12g,川楝 10g,玄胡10g,茯苓15g,甘草3g。患儿服上方2剂后,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2 体会

    阴缩证,亦称“阳缩”,即阴茎萎软上缩。发作时多伴有少腹疼痛。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证多属肝肾不足,复感寒邪,阻滞气机所致。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寒滞肝经,筋脉拘挛,故阴茎上缩。寒凝血滞,阻滞气机,则少腹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迟,皆为肝肾不足,阴寒内盛之证。暖肝煎由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沉香、乌药、茯苓等组成。方中当归、枸杞温补肝肾,肉桂、小茴香温肾散寒,乌药、沉香行气止痛,茯苓淡渗温邪。例1患者感寒较盛,故方中加制附子温肾逐寒,加川楝、橘核、八月札、青皮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加白术健脾利湿。既以香砂六君汤加味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以善其后。例2患儿在方中加吴茱萸以助小茴香、肉桂温肾散寒之力,加川楝、橘核、荔枝核、玄胡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得温,气滞得散。故获良效。

    作者单位:629100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蒋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