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6期
编号:10399637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45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529-01

    从1996~2003年,笔者运用清热利湿、行血化瘀法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45例。临床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包括住院、门诊),男35例,女10例;年龄2~50岁;病程3~8天。45例病人治疗前后都进行肝功能、两对半、B超等检查。治疗10天后复查肝功能,1个月重复进行上面检查。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均按1987年全国肝炎会议的标准进行统计。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茵陈30g,虎杖2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10~30g,大黄3~9g,山栀12g,车前子10g,甘草3g;随证加减。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治疗40天内)肝脏生化检查及B超检查恢复正常,进一步巩固治疗、观察、随访半年内无复发。基本治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除符合上述3个条件外,通过治疗化验由阳转阴或滴度下降。无效:治疗2~4周后,症状、体征、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善。

    2 治疗结果

    根据疗效标准判断治疗效果。45例中痊愈40例,占89%;基本痊愈5例,占11%(指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治疗40天后,1例大三阳转小三阳,5例均滴度下降)。无效0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5岁,2002年7月30日因面目身黄、尿黄求治于我处。症见:面、目、身黄,黄色鲜明,腹胀,肋痛隐隐,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数滑。查:肝功:TB50.4μmol/L,DB21.3μmol/L;IB29.1μmol/L;DB/TB0.4;ALT714U/L;TTT:15U;两对半:全阴;B超示:肝脏体积稍大,余未见异。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黄疸(湿热型)。拟上方加陈皮9g,竹茹10g,5剂,水煎,每日1剂。5天后复诊,呕吐、发热、肋痛除,面目身黄、尿黄明显减轻,饮食如常。去陈皮、竹茹,上方再进5剂,再诊诸症悉除。复查肝功能示:TB39.6μmol/L;DB:15.3μmol/L;IB:24.3μmol/L,DB/TB0.4;ALT:147U/L;TTT:13U。拟上方续进7剂,再查肝功能示:TB18.1μmol/L;DB18.1μmol/L;IB12.5μmol/L.DB/TB:0.26;ALT:33U/L;TTT:4U;B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随访至今体健。

    4 讨论

    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主要乃湿热为患。湿热之邪,蕴结在里,郁而不达,脾胃受困,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另肝乃血脏、湿热伐之,伤及营血,阴血受损,阴亏血结,瘀滞内停。如此,血脉瘀阻之病理改变当属必然。虽然临证时湿热之征彰显,而瘀血之征鲜见,但余认为确有上述病理基础存在。是以,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用行血化瘀之品,调畅气机,行血化瘀,临床疗效颇为满意。

    作者单位:554300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心 怡), http://www.100md.com(尹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