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767
折顶手法整复与小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1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11-1027-02

    盖氏骨折是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不稳定骨折,采用传统方法复位固定后的骨折断端容易再发生移位。2001年以来,我们应用折顶手法整复、小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12例,均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2~47岁,平均38.4岁;损伤均为跌倒时手撑地所致,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2h、最长为伤后3天。骨折部位均在桡骨下1/3处,下尺桡关节分离明显。

    1.2 治疗方法 由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手及肘部,先旋中位顺势牵引,而后逐渐变为旋后位牵引。术者立于患侧,令助手稍放松牵引,术者摸清骨折断端位置向背侧加大成角,然后折回,折回的同时令助手用力牵拉。手下感觉复位成功后,在骨折处尺、桡骨间隙的掌、背侧分别放一分骨垫,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扎带松紧合适后,再在小夹板外加一超肘超腕前后石膏托固定,固定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位。定期X线片复查,观察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复位情况,密切观察末端血运。4周后拆除石膏外固定,继续小夹板固定前臂于旋中位,X线片证实临床愈合后拆除小夹板。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12例均获良好复位,骨折正常愈合,下尺桡关节无分离,前臂旋转功能良好,肘、腕关节均达正常活动范围。

    3 讨论

    盖氏骨折是不稳定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使背侧韧带及关节囊损伤,三角纤维软骨撕裂或尺骨茎突撕脱对桡骨远折段活动的限制作用大为减弱,且由于桡骨本身的连续性已中断,旋前方肌的牵拉可使桡骨远折端产生自转运动,而不是正常的桡骨远端围绕尺骨头做旋转运动,这是导致盖氏骨折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下尺桡关节韧带、关节囊、三角纤维软骨的损伤或尺骨茎突的撕脱,又必然使下尺桡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中,笔者认为本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固定。在整复过程中,桡骨复位后恢复了桡骨的长度,下尺桡关节亦随之复位,而桡骨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是关键,对于维持桡骨对位临床上一般采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此法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并有感染的可能。单纯的小夹板固定又不能有效地固定前臂于旋后位,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产生前臂的旋转,从而使复位的桡骨再发生移位。单纯的石膏固定虽然能固定前臂于旋后位,但对于桡骨骨折不能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我们采用小夹板配合石膏固定起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此法利用分骨垫配合小夹板固定能保 持已经复位的桡骨骨折和下尺桡关节,再配合石膏固定,保持前臂在稳定的旋后位,两种固定力量并用,对盖氏骨折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经观察显示,本法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故不失为是治疗盖氏骨折的理想方法。槐氏 [1] 也认为小夹板与石膏固定相结合,在复位满意后可长时间维持固定。孙氏 [2] 认为小夹板配合石膏固定,能使整个上肢形成一个整体,当患者在不自主或改变体位时,能有效防止前臂的旋转,防止骨折再发生移位。王氏 [3] 认为盖氏骨折的漏诊、误诊发生率较高,原因在于注意了骨折处较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忽略了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指出做X线摄片检查应包括肘、腕关节。部分患者下尺桡关节发生一过性脱位,X线片可能无异常表现,但查体会有前臂旋转活动时下尺桡关节疼痛,尺骨小头活动范围增大及局部压痛,由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结构已破坏,也应作为盖氏骨折处理。有学者认为正位片下尺桡骨间隙变宽,成人超过2mm,儿童超过4mm,则为下尺桡关节脱位,侧位片上,尺桡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平行而重叠,若发生交叉,尺骨头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则为下尺桡关节脱位。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槐业东,李莉,槐业伟.闭合整复夹板与石膏并用治疗盖氏骨折.中医正骨,2001,13(2):34.

    2 孙玉明,刘晓清.手法整复小夹板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3):217.

    3 王年芳,张培旭,陈勇,等.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盖氏骨折45例报告.中医正骨,2001,13(8):3.

    (收稿日期:2003-11-27)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