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6期
编号:10399638
中药汤剂煎服法与疗效之间关系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528-02

    汤剂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传统剂型之一。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中即有“汤液始于伊尹”的记载,这说明早在商朝汤剂即已创用。而且汤剂取效迅速,切合临床复杂病情,随证加减药物灵活,故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医药用于防治疾病的常用剂型。在全球的一片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努力发掘中医药的优点,结合当前的科技手段,利用其防治疾病灵活多变的特性,来解决当前的许多疑难杂症,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是广大中医药人员的当务之急。要发展首先要继承,因此,本文仅从传统的汤剂煎服法对其疗效的影响作一阐述。

    1 汤剂的煎法

    首先,正确地掌握汤剂的煎法直接关系到药剂的疗效质量。即使同一味药,由于煎法不同,而产生的疗效则不同,从而影响整个处方的疗效。下面就煎法的具体要求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1 煎药用具 [1] 前人认为“煎药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代研究认为铜、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中药内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分起化学反应,轻则使药液变色,重则破坏有效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现多用砂锅、铝制品或搪瓷制品煎药。

    1.2 煎药用水及用水量 [2] 汤剂的溶媒主要是洁净的水,根据病情需要也有加酒或醋混合煎煮的。水应以少含矿物质或其他杂质为原则。煎药前药物宜冷水浸泡0.5h,以便溶媒进入饮片内部,使药材充分湿润。有人喜欢用热水浸泡,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热水可使中药饮片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阻碍溶媒的进入,致使药物成分不易煎出。汤剂的用水量也直接影响煎药质量。用量过少,药物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用量过多,则煎煮时间自然延长,从而使药物成分被破坏或散失。一般的做法是:将药物置煎器内,加水以超出药物表面2~3cm为度;第二、三煎的用水量应减少,但仍需超过药物表面为宜,具体的情况根据药物性质及方剂类型灵活应用。如质轻体泡的药材加水量宜多,质重的饮片加水量宜少;煎煮时间短的解表剂用水量宜少,煎煮时间长的矿物 药、滋补类的药物等加水量宜多;小儿内服的汤剂,应尽量减少用水量,以减小服药困难。
, 百拇医药
    1.3 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来说,解表剂宜武火急煎,使“气足力猛”。头煎时间15~20min,二煎时间10~15min;一般药剂应文火、武火交替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头煎时间20~25min,二煎时间15~20min;滋补药剂宜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时间30~35min,二煎时间20~25min,如需三煎的,其时间参照二煎时间。煎煮药剂的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1.4 需特殊使用的药物 [3] 中药成分复杂,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有的加热成分挥发;有的久煎成分易破坏;有的煎煮后易糊锅底;有的不需煎煮等。具体分类如下。

    1.4.1 先煎 有矿物类、贝壳类,动物的骨、甲、角及质坚体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宜先煎,以使有效成分尽力煎出,如生石膏、寒水石、生龙骨、生瓦楞子、龟板、鹿角、水牛角等。对久煎可缓和毒性的药物,也宜先煎,如乌头、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
, 百拇医药
    1.4.2 后下 气味芳香的薄荷、砂仁、沉香、肉桂等和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钩藤、大黄、番泻叶、徐长卿等均宜后下,以保存药效。

    1.4.3 包煎 即把药物饮片装在纱布袋中后入汤煎煮。包括某些表面含粘液汁的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等,含绒毛的旋覆花等,体小而轻(包括散剂)入汤剂后易漂浮的药物如蒲黄、苏子、六一散等。

    1.4.4 煎汤代水 有的药物质松泡而用量又大,不易与它药共同煎煮,应先煎取汁,再按药剂类型分头煎、二煎用水量与它药同煎,如葫芦壳、瓜蒌壳等。

    1.4.5 烊化 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芒硝等宜于其它药煎出滤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后服用。

    1.4.6 另煎 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为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同时又减少其他药物的吸附,宜另煎取汁,再入汤液中混匀后服用。
, 百拇医药
    1.4.7 兑入服用 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待其它药煎好后取液,再兑入服用。1.4.8 冲服 对于贵重药品或成分受热宜挥发、破坏的药物,宜研粉后用水或药液冲服。如羚羊角、牛黄、沉香、雷丸等。

    2 汤剂的服法

    汤剂的服用法对疗效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若服用得当,则取立竿见影之效。一般分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是利用药物与人体肌表接触,使之直达病所,并借以摩擦、熏熨、洗浴等局部刺激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具体有熏蒸法、摩擦法、洗浸法、含咽法等方法;而内服法较复杂,具体介绍如下。

    2.1 汤剂服用剂量 一般每天1剂。根据病情,严重者可每天2剂,慢性病可隔天1剂。除病情严重者可将头煎、二煎药汁一次“顿服”外。一般将头煎、二煎药汁分服。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将药剂煎煮3次,然后将3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或3次服完。据研究 [3] ,中药汤剂第三煎的药物成分为头煎、二煎的46%~62%,若药物只煎1~2次,则有效成分总量损失为35%~40%,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药煎3次为佳。
, 百拇医药
    2.2 服药时间 分饭前、饭后服和早、晚服等。通常每天服药2次,上午1次、下午或睡前1次;病情危急者,宜数煎“顿服”。一般认为病在上焦宜饭后服,病在下焦宜饭前服。如补益药宜饭前服,使其在胃肠内充分吸收;消导药宜饭后服 则作用明显等方法。总之,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剂类别而确定不同的服药时间,使药剂发挥最佳疗效。

    2.3 冷服与热服 一般汤剂应在温而不凉时服用,但也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寒性药要热服,热性药要冷服;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冷服等。

    2.4 呕吐及口噤者的服药法 呕吐病人最难服药,一般采取少量频服的办法,如仍有呕吐,可先饮生姜汁少许,再服药汁;口噤者应先以“通关散”或“通窍散”搐鼻,使之开噤,然后再将药汁徐徐灌下。

    2.5 催吐药的服法 因催吐药大多药性猛烈,若服药后又不能及时呕吐者,应用探吐办法助其尽快呕吐。
, 百拇医药
    3 总结

    总之,中药汤剂煎服法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药剂的疗效质量,有时可能延误病情治疗,只有根据病证,结合药物性质,正确掌握和运用汤剂的煎服法,才能使药剂发挥最好的功效,以取得最佳的防治疾病效果。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中药调剂学,1993,11.

    2 傅瑞卿.中医方剂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7.

    3 刘同合.中国药事,1995,(2):102.

    作者单位:1427100湖南省桑植县民族中医院

    2427100湖南省桑植县人民医院

    (编辑亦 平), 百拇医药(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