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748
张泽民教授创千鸡汤治咽喉炎经验介绍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11-1014-01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中医院张泽民教授从事医、教、研30余年,先后师从福建近代中医大家吴瑞甫先生和中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以治学严谨,经验丰富而著称。临证主张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生理病理认识,游刃于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中,遣方用药丝丝入扣,善于汲取民间经验,在中医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独成体系。笔者有幸成为张师的学术继承人,随诊于张师,受益匪浅,拟就其创千鸡汤治疗咽喉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咽喉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许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都与咽喉有密切关系。咽喉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急、慢性之分,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自觉咽喉疼痛,伴有梗然欠利,咽部不爽,发音欠扬,咽干思饮以言多为甚,或有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属中医“喉痹”范畴。
, 百拇医药
    根据中医理论,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外感之邪入肺易伤喉,饮食不当入胃易损于咽,咽喉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咽喉炎病因临床有内、外之分,外因多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风热之邪,《温病条辨》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首当其冲感受温邪;内因多为素体阴虚,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热蕴结,上灼咽喉或日久耗伤肺肾之阴,导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成痰,痰热循经上扰咽喉,清道失利所致,正如《医宗金鉴》论喉痹的病理所说:“由肾阴久亏,相火上炎,消烁肺金,清肃之令不行”。

    2 千鸡汤处方组成

    针对咽喉炎的病因病机,明确了辨证思路,临床上制定了以清热、化痰、利咽作为治疗大法,张老师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及追踪随访,从而拟定了治疗咽喉炎急性发作的基本方千鸡汤,方药组成为:千根癀10~12g,鸡骨癀10g~15g,双面针10g,七寸金10g,川黄连6g,赤白芍各15g,射干10g,桔梗8g,甘草3g。本方以千根癀、鸡骨癀为君药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作用,其中千根癀又称一枝黄花,性味辛、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对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有效:鸡骨癀又名土牛膝,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双面针、七寸金、黄连为臣药,加强君药的作用,其中双面针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温中理气,祛风行血,散结止痛的作用,达到“火郁发之”的目的;七寸金,苦、辛、微寒,为解毒药,具有活血破瘀,消肿解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善泻心火。佐以桔梗甘草汤清利咽喉;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射干为使药,引经入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之功,《本草纲目》谓其“能降火,为治喉痹咽痛之要药”。如有慢性咽喉炎病史,伴咽干甚,饮水得舒为主证者,加生地15~18g,麦冬10~15g,元参10~15g以养阴清热;如双侧偏桃体肿大者,加山慈菇10g以消肿散结;如声音嘶哑,声带小结者,加桂枝茯苓丸加减以活血化瘀。
, 百拇医药
    3 验案举例

    患者,女,33岁,教师。2003年3月26日初诊,因感冒诱发咽喉疼痛1周,吞咽不爽,伴咽干喜饮,纳可,大便干而欠畅,2日1行,夜寐安,平素易感冒,有慢性咽喉炎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双侧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诊断: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证属阴虚火旺,上灼咽喉。治以养阴清热利咽。方药:生地18g,麦冬15g,元参15g,千根癀12g,鸡骨癀12g,双面针10g,七寸金10g,川黄连6g,赤芍15g,射干10g,桔梗8g,甘草3g。7剂,每日1剂,1日2次。二诊:服药后,自觉咽喉疼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质偏干,仍咽干思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咽后壁充血减轻,双侧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继服上方加山慈菇10g。7剂,每日1剂,1日2次。三诊:服药后,自觉咽喉疼痛消失,咽干改善,大便通畅,质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咽后壁淡红偏润,双侧扁桃体大小正常,咽后壁淋巴滤泡不明显。上方隔日1服,1日2次,连服10剂,诸症尽瘥。

    (收稿日期:2003-10-14)

    作者单位:361001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

    (编辑 阳光), http://www.100md.com(万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