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399659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经验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537-0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急重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临床护理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才能做到小儿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本人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为两点,供参考。

    1 良好的准备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1.1 患儿的主动配合 对2岁以上患儿进行穿刺前,护士应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地与小儿交谈: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很漂亮,打针不哭,很勇敢等,通过交谈,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信赖和主动配合,使小儿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乐意接受静脉穿刺。

    1.2 家属的主动配合 2岁以下患儿则在强行下行静脉穿刺,我们的方法是先向家长说明目的及配合要点,然后将患儿平放于床上,双上肢拉直紧贴躯干,双下肢拉直并拢,用棉被将患儿全身贴紧,盖严至肩部,露出头,稳固的固定上肢和躯干,然后家属协助将臀部轻轻压在患儿的膝关节上,使下肢也不能动弹,使患儿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静脉穿刺。
, 百拇医药
    1.3 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调整 无论患儿在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接受静脉穿刺,作为一个儿科护士,都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对患儿要耐心和细心。如遇到患儿及家属都不配合,护士难免心情不畅,此时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应冷静而不急躁,善于谅解病人及家属的紧张心理,以乐观情绪对待病人,使之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穿刺。

    2 过硬的穿刺技术

    2.1 穿刺部位的选择

    2.1.1 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是新生儿和婴幼儿选择最多的穿刺部位,其特点是静脉直,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便于患儿活动及护理。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无静脉瓣,不易造成阻力,可采用逆行输液,穿刺方向可随操作方便而调整。

    2.1.2 手背、脚背的浅静脉 手背、脚背的浅静脉非常丰富,吻合成网。顺向静脉输液时,通常选用手背、脚背的上段1/2处,因手背、脚背下段1/2处血管虽然表浅易见,但因细、弯曲,且靠近关节不易固定,液体易渗出,所以一般不选用。
, 百拇医药
    2.2 穿刺方法 顺向静脉穿刺法:选好血管,针头与皮肤成 5~20°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沿血管方向缓慢刺入。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如果所穿血管较短,可在血管后0.5~1cm处进皮肤,潜行至血管旁再次入血管,此法适用于头皮静脉,手背部上段静脉,大隐静脉等。

    2.3 回血 有快慢之分:(1)回血快:若误入动脉,回血呈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加压输液时,局部可迅速出现白色树枝状分支,有反应的患儿出现尖叫或痛苦貌。(2)回血慢:有时针头虽在血管内,但不见回血或回血缓慢,使判断失误,若继续进针易刺破血管。此时即使不见回血,也不能再进针。只要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微挤压针头后、调节夹前,就会有回血,挤压后即使不见回血,也可以放开调节夹观察20s左右,如液体滴速通畅,局部隆起,说明针头已在血管内。

    2.4 固定 有效的胶布固定是能否顺利完成输液的根本保证,当针头进入到血管内回血后,第1条胶布应固定好针柄,其作用是使针头在血管内不转动,保护针头斜面向上;第2条胶布以倒“又”字压在第1条胶布两边,其作用是加强针尾固定,避免病人活动时,针头在血管内摆动而刺破血管;第3条胶布压在棉签上,其作用是盖压针眼和针梗,避免污染;第4条胶布将针头后边的输液管固定好,以方便病人活动及护理。
, http://www.100md.com
    3 注意事项

    (1)避免草率进针,对较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应注意保护血管,从血管远端进针,不要穿刺在血管的中间或是近端。(2)避免误刺入动脉,因动脉压力高,使血液逆流,药液不能进入血管。(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多次重复穿刺而造成的感染、输液反应、结缔组织增生或脉管炎、皮下瘀血等不良后果。

    4 结论

    行小儿静脉穿刺时,护士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患儿、家长的)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250001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亦 平), 百拇医药(张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