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0010
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1-0089-01

    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脊椎骨折并截瘫患者共12例,通过对截瘫患者心理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科学的制定心理护理对策进行实施,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创伤性截瘫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岁,颈椎骨折4例,占33.3%;胸椎骨折6例,占50%;腰椎骨折2例,占16.7%。

    2 截瘫患者心理变化

    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负担沉重,认为自己已成为一个废人,将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因而忧心忡忡,往往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大多会经过几个阶段:痛苦期、悲观期、达观期,并伴有自卑和挫折心理。
, 百拇医药
    2.1 痛苦期 截瘫患者都是由于意外事件,如车祸、工伤,在瞬间内遭受到突然的伤害,由一个健康的人成为患者,造成伤残,这意外的事件使患者受到强大的心理刺激,表现出身心异常痛苦、恐惧和绝望感,担心肢体能否康复,导致了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严重妨碍患者康复。

    2.2 悲观期 患者截瘫以后,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内脏各类器官的功能紊乱,可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褥疮、排尿障碍、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痛苦的折磨,以及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带来的沉重压力,对患者在学业、事业、恋爱婚姻等方面所产生影响,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和自卑心理,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

    2.3 达观期 患者如果能从痛苦悲观期转入达观期,是医护人员及家属希望达到的,此期患者已对自己的病情有了系统的认识,心理上有所准备,表现为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 百拇医药
    3 截瘫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护士要尽力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保护患者免受心理上的创伤,消除各种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因素,如讥笑、讽刺、打击、歧视等。护理人员一定要尊重患者,增强患者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帮助患者解除疾患给身体带来的种种痛苦,使患者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信心和毅力。

    (1)实施心理护理首先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掌握确定患者性格特征的方法。(2)护理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3)根据三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境配合治疗。①对痛苦期的患者:护士必须理解患者痛苦的心理状态,先从稳定患者情绪入手,消除其情感上的因素,用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方式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注意转移引导患者意识和注意力,和患者谈心,给患者看画报、书刊,把集中在病痛上的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其他方面,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②对悲观期的患者:护士要尊重、爱护、同情、帮助患者,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的痛苦,视患者如亲人,精心细致地护理患者,将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转化为接受治疗的良好心理状态。如因影响学业、事业、家庭生活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则应争取家属和有关单位的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帮助其重新适应生活,热爱生活的勇气。③对达观期的患者:护士要多与患者交谈,指导康复前景,使患者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并鼓励、指导及帮助患者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将有助于康复。

    (收稿日期:2002-08-12)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清 泉), 百拇医药(邓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