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400586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经验总结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1-0066-02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多发致盲眼病。目前在条件较好的医院均用小切口超生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但在偏远地区,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目前仍在使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式。该术式缺点较多,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现将我科对20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囊外摘除术式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白内障患者200例,男女不等,年龄40~80岁,视力为感光~0.1不等,病程2个月~3年。晶体均为病理性浑浊成熟,不包括外伤性。患者色觉及光定位均正常。术前作眼A/B超、角膜曲率。

    1.2 手术方法 患眼消毒铺巾,球后麻醉并眶周麻醉,上 直肌固定。角膜12点位置弧形板层切口约6mm。开罐式撕囊。挽出晶体核,缝合角膜切口。前房冲洗后,拆针注入粘弹剂于囊袋内,植入晶体,角膜缝合,前房冲洗,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剂1ml,术眼包扎。

    1.3 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出院时视力均恢复0.1~0.5不等。

    1.4 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7例,最终未行人工晶体植入。(2)术后并发症:①角膜水肿者154例。②球结膜及角膜水肿者79例。③并发青光眼者6例。④前房炎性反应并瞳孔机化膜形成者5例。

    2 讨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式本身难度不大。针对以上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如下。

    2.1 后囊膜破裂 后囊膜多在清除皮质时被损伤破裂。因此在吸除残余皮质时一定先让前房形成后慢速间断抽吸,并尽量避免触及后囊膜。

    2.2 眼睑水肿 多为术后结膜炎性反应,引起眼睑及结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因此术中尽量避免刺激球结膜,并适当放松开睑器,避免开睑器对眼睑的压迫。

    2.3 角膜水肿 多为注吸针头反复进入前房,及注吸液进入前房后引起的涡流损伤内皮细胞所致。术中避免注吸针头反复进入前房,术后可用高渗糖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滴眼,可减轻及缩短角膜水肿时间。

    2.4 并发青光眼 多为术中玻璃体脱出,堵塞房角,引起 房水循环障碍。预防关键上应将术中脱出于前房的玻璃体尽量清除。术后给予甘露醇静滴并缩瞳。

    2.5 前房炎性反应并机化膜形式 给予托品酰胺散瞳,点抗生素眼液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2.6 术后晶体移位 原因多为后囊膜破裂,轻度移位时尽量让病人静卧,待晶体襻与囊袋粘连。如全部移位只有择期再次手术。预防关键在于术中防止后囊膜周边部隐性破裂及术后病人静卧。

    (收稿日期:2003-09-25)

    作者单位:833400新疆博州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兰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