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27
人体穴位周围区域电学特性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络上穴位点周围的电压特性。方法 采用穴位电压检测装置,利用湿电极和弹性电极使电极端面与穴位表面在恒定压力下良好接触,输入频率为3kHz,有效电压分别为7.0,9.0,11.0V的矩形波,电极在19MPa压力下与皮肤接触后15s开始读数。测量了30例正常人二间穴周围的电压。结果 探测电极距穴位点越远,相应的电压值越低,且下降梯度有变化。结论 穴位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范围的小面积。

    关键词 穴位电位测定法 电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1946-02

    Preliminary exploratant on voltage test around

    the acupuncture point of human body
, http://www.100md.com
    Yi Hongying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Qingdao266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oltage of acupuncture point.Methods Adopt the test fixture of acupuncture point voltage,use the wet and elastic to keep the good contact between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 the acupuncture point surface under the constant pressure.In put rectangle wave and tested30samples voltage of ordinary people around the Er-jian acupuncture point.Results Got the result that the farther that the test electrode was away of the acupuncture point,the lower that the related voltage.Conclusion And there a decline change.It was that acupuncture point was not a geometrical point,however it was a certain smallarea.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acupuncture voltage test electrode

    经络循环线低阻抗特性已被许多学者所证明 [1~4] 。笔者利用其低阻抗性,用电学方法对经络循环线上的穴位进行了探测,并对穴位周围区域的电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我们采用了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图中N代表参考电极,M为检测电极,N、M间为传统经络线,R是一个取样电阻(1.8kΩ),也是一个抗干扰电阻;S为示波器,显示流经经络电流的电压波形,C、D为矩形波发生器两接线端。

    1.2 检测对象及方法 我们选取手阳明大肠经的二间穴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电极采用湿电极置于合谷穴。检测电极是用直径1.2mm针头制得的弹性电极,针内穿入棉线,注入生理盐水,以保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外加可测压力的显示装置。将检测电极置于二间穴,弹性电极可使电极端面与穴位表面在恒定压力下接触。因为经络是一个电容性阻抗 [5] ,当图2(a)矩形波电压输入图1中C、D两端时,示波器显示的与之相应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2(b)所示。电压值A,B最大时所对应的测试点就是穴位点,A、B增大说明导电机制向电阻性过渡,当电极远离穴位点A、B两点重合,波形变成一些很窄的尖脉冲,如图3所示。检测电极离开穴位点的距离不同,所测得的A、B电压发生变化。矩形波的频率为3kHz,有效电压分别取7.0,9.0,11.0V,电极在19.4MPa压力下与穴位皮肤接触15s后开始读数。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30例正常人穴位周围电压测量结果见表1。距离二间穴3.00mm与2.00mm处电压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3.92,P<0.05),其它相邻距离处电压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12~0.89,P>0.05)。

    表1不同电压条件下二间穴周围电压的测定结果 (U/mV,ˉx±s)

    注:与2.00mm处比较, ˇ t=2.28~3.92,P均<0.05

    3 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示波器显示的信号是尖脉冲,与有关报道一致 [4] ,可见其导电机制是电容性的。据图2中A、B电压的高低可判断电极是否压在穴位上。由测量结果可知,探测电极距穴位越远,图2中A、B的高度(即相应的电压值)越低,且随距离变化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反映了穴位点周围电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推断穴位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范围的小面积。穴位是人体的特殊部位,它自身这部分肌肉组织有一定的电容量与低阻抗特性,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穴位电压 [5] 。测定中发现,穴位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较小。按电压A、B下降显著(即梯度变化最大)处所对应的周界来计算,二间穴的有效面积不大于9mm 2。临床治疗时穴位点的选择只要在此有效范围之内,即应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各穴位的电压数值是各不相同的,穴位电压处于最佳数值范围 [5]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其相应穴位的有效面积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其与穴位相关联的器官就会失常。因此,通过电学方法深入研究穴位的有效区域电位的变化规律,可找到一种非损伤性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本文图见附页2)

    参考文献

    1 谢感共,赵彩娇,卢献群,等.中国针灸灵龟八法穴位开闭导电量研究.中国针灸,2002,5:22.

    2 李志超,张维波,陆纪兴,等.经络循行低阻抗电特性的初步研究.中国针灸,1990,3:33.

    3 张维波.经络循行线热传递特性的初步观察.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1:22.

    4 白谊,翁恩聪.从生物压电效应探讨经络实质.中国针灸,1996,5:47.

    5 胡修愚,黄复.经络电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3,1:21.

    作者单位:266021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物理教研室

    (编辑李年令), 百拇医药(易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