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227
川崎病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43-01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3岁,因发热5天,皮疹1天入院。体温最高39.9℃,无抽搐,无气促、发绀,无流涕、咳嗽,无呕吐、腹泻,曾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滴先锋Ⅵ、赛扶欣、地塞米松等治疗2天,发热不退,入院时患儿手足末端出现红肿及散在红色斑丘疹,膝关节轻微疼痛,门诊拟“川崎病?”收住院。查体:T39.3℃,R30次/min,P125次/min,神志清,反应好,双眼结膜稍充血,无分泌物,口唇樱红干燥、皲裂,杨梅舌,口腔咽部粘膜充血,颈部扪及约2cm×1cm大淋巴结,质硬,轻压痛,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全身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手足末端皮肤发红、硬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116g/L,RBC4.5×10 12 /L,WBC11.8×10 9 /L,N39.5%,L34%,PLT215×10 9 /L,CRP9mg/L;尿常规:PRO1+,KET1+;ESR124mm/h;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心脏B超示:双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强,管径稍宽,三尖瓣少量返流。诊断:(1)川崎病;(2)冠状动脉扩张。入院后给予大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mg·kg -1 ·d -1 )口服退热、抗炎、抗凝,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 -1 ·d -1 )连用5天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香丹扩血管,ATP、辅酶A减少心肌损害;入院第5天体温降至正常,双眼结膜充血消退,咽部稍充血,口唇少许皲裂,指趾端、肛周膜状脱皮,膝关节疼痛消失,病情明显好转,体温平稳3天后出院。

    2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和颈淋巴结肿大。其主要危害在于累及心血管系统,是小儿时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之一 [1] 。新近研究认为本病还可能是成年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病早期不易诊断,主要需与猩红热、败血症、儿童类风湿病及渗出性多形红斑等鉴别。川崎病的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控制血管炎症和抗血小板凝集 [2] 。阿司匹林为目前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50mg,热退后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5mg,持续用药到症状消失,血沉和血小板恢复正常;共1~3个月。但如果并发冠状动脉损害者,则需延长用药时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病程早期10天以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那些有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者。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400mg,连用5天;也有采用一次性超大剂量的报道,即每公斤体重2000mg,一次性静脉滴注。可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仅用于抢救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病例。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9-170.

    2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81-683.

    作者单位:571600海南省屯昌县屯郊卫生院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