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0997
葛根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30-02

    葛根素治疗心血管病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比较少,葛根素联用西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报道更少。我科于2002年1月~2003年6月对60例脑梗塞病人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病人,其诊断标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评定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1,2] 。所有病人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7天以内,平均3.7天,其中基底节区梗塞39例,额叶梗塞8例,小脑梗塞2例,枕叶梗塞5例,脑干梗塞3例,颞叶梗塞3例,有高血压病23例,有糖尿病6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10例,12~17分17例,18~23分25例,24分以上8例。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7天以内,平均3.6天,其中基底节区梗塞40例,额叶梗塞7例,小脑梗塞3例,枕叶梗塞3例,脑干梗塞2例,颞叶梗塞5例,有高血压病22例,有糖尿病5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9例,12~17分16例,18~23分26例,24分以上9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都在接受常规治疗(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并发症)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胞二磷胆碱0.75g,静滴,1日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静滴,1日1次,15天为1疗程。

    1.2.2 实验室检查 两组均在治疗前1~3天和治疗后10天测定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由本院检验科检测。

    1.2.3 疗效观察评定方法 分别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17%以下为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结果见表1。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 例(%)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比 (ˉx±s)项

    上述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变(P<0.05)。

    2.3 不良反应 1例出现发热反应。余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葛根素是从纯品植物葛根中提炼出有效成分葛根黄酮制成的植物化学药物,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对抗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3,4] 的作用。对β 1 受体具有抑制作用,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 [3,4] 。国内临床资料报道葛根素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具有良好疗效。本组脑梗塞病人采用葛根素合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也取得良好疗效。作用机制可能是:(1)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60例脑梗塞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观察, 发现葛根素治疗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明显下降。说明葛根素有利于血液流动,有利于红细胞在血浆中处于分散状态,防止聚集凝结,有助于预防或消除脑血栓形成。(2)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作用从而能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葛根素在临床上治疗脑梗塞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2.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13.

    3 张丽梅.果糖二磷酸钠与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疗效比较.右江民族医学报,2000,2(4):263.

    4 吴国跃.大剂量葛根素抗心绞痛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415.

    作者单位:1343000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陈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