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0009
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1-0088-01

    当病人因各种原因引起自发性呼吸消失或减弱,使用机械呼吸时,要建立人工气道。我院于1996年2月~2001年9月对24例患者建立了人工气道。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8.6岁。本组病例中,脑血管意外8例,农药中毒6例,电击4例,窒息2例,气管内异物3例,气管内肿瘤1例。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失水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排除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人工湿化。我们常用的人工湿化方法有以下两种:(1)蒸气加湿,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通常使吸入气体(气道口气体)维持在32~35℃之间,为此,湿化器的水温一般应维持在50℃左右。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防止在罐内形成沉淀和结晶。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防止水蒸干(干热的气体进入气道非常有害)。(2)气道内直接滴注,即直接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一般每次滴液不超过3~5ml,每日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病人的痰液粘稠度调整。一般每日总量在400ml左右,以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在直接滴入的气道湿化液中还可以按每500ml加入12万U庆大霉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预防感染的目的。
, 百拇医药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压通气(PEEP)患者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必须借助机械吸引来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气 道通畅。抽吸分泌物时应注意采用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的1/2,长度为40~50cm,吸引负压不超过50mmHg,注意无菌操作。在上提吸痰管时进行左右旋转式抽吸,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在3min以上。吸引频率根据分泌物量而定,通常每1/2~2h吸引一次。分泌物粘稠者,吸痰前向气管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严重缺氧者在吸引前应适当增加氧分压和通气量。总之,既要借助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又要防止因吸引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缺氧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后果。

    2.3 预防感染及受伤 (1)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防止人工气道的移位、脱开和阻塞。(2)气管套囊充气恰当,定时放气。气囊压力不宜超过15mmHg,气囊放气每2~4h一次,每次放气3~5min,使局部受压处恢复血流,每次放气前都必须抽吸气道和口腔内分泌物。(3)保持气管切开伤口的洁净,定期翻身并进行胸部叩击,至少每2~3h1次。帮助病人经常活动下肢,鼓励神志清楚病人作主动的深呼吸及咳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无硬物,每日清洁创口,每日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呼吸管道、湿化器等物品。
, 百拇医药
    2.4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态,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液计划,注意尿比重和电解质的变化。

    2.5 心理护理 所有机械通气病人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病人,与其交谈,关心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指导病人学会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来表达其需求。让病人了解医务人员一直在监护其病情,随时准备提供所需帮助,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适当安排家属探访,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收稿日期:2002-08-24)

    作者单位:226121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清 泉), http://www.100md.com(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