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79
辨证施治中风后遗症10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20-02

    自1988年以来,我院中医科针药并施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90例,35~50岁30例,50~60岁50例,61~73岁20例,平均年龄50岁。患者均经明确诊断脑血管意外,救治半年以上来我院,脑溢血2例,脑血栓形成93例,脑栓塞5例;表现反应迟钝痴呆10例,感觉障碍70例,失语9例,语言蹇涩50例,半身瘫痪,肌力0级15例;近全瘫痪,肌力1级20例;重度瘫痪,肌力2级10例;中度瘫痪,肌力3级10例;轻度瘫痪,肌力4级5例;血压高者90例(平均为160/110mmHg),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90例,伴有冠心病30例,风心病15例,下肢溃疡1例。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以中药、针灸为主,并配合按摩及肢体功能锻炼。(1)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扰,脉络瘀阻: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肾精亏损:治宜滋阴补肾利窍,方用地黄饮子加减;风痰阻络:治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2)每日针灸一次,主穴:百会、肩、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环跳、昆仑,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随症配穴。(3)按摩每日1次。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3级,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疗效 基本痊愈21例,占21%;好转65例,占65%;无效14例,占14%;总有效率86%。

    4典型病例
, 百拇医药
    例1,患者,女,69岁,1998年3月25日傍晚自觉头昏,逐渐口眼歪斜,右半身瘫痪,急送市医院抢救,住院40天, 经CT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经多方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1998年10月15日来我院门诊。现病史:现患者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右半身能轻微活动,肢软无力,右下肢麻木,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辨证: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血脉瘀阻,引起肢体偏废。治则: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90g,当归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红花10g,全虫6g,蜈蚣3条,白附片9g,石斛20g,桃仁10g,菖蒲10g,南星10g,水煎服,每日1剂。

    针灸取穴:肩、曲池、外关、环跳、合谷、风市、解溪、足三里、颊车、地仓。

    1998年10月25日复诊,经过一个疗程10天的综合治疗,患者肢体活动明显有力,说话较治疗前流利,舌淡紫,脉细弱。继续按原治疗方案,经过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6个疗程,患者能在平路上行走,生活基本自理,将汤剂做成丸剂继续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男,72岁,1989年3月18日曾患脑血栓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又经多所医院治疗效果不佳,1998年12月10日来我院门诊。现病史:患者用担架抬来,神志清楚,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左半身瘫痪,左上肢只能轻微移动,左下肢受刺激后肌肉稍微收缩,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血压170/100mmHg,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塞,发为偏瘫。治则: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20g,栀子10g,黄芩12g,牛膝15g,杜仲15g,益母草20g,茯苓15g,代赭石20g,川楝子15g,玄参15g,全虫6g,生龙牡各30g,白芍15g,水煎服10剂,每日1剂。

    针灸取穴:百会、肝俞、肾俞、解溪、足三里、环跳、风池、风市、外关、行间、颊车、地仓。

    1998年12月20日复诊,患者精神状态较好,肢体活动较前有力,舌红苔黄脉弦,继续按原方法治疗。
, 百拇医药
    1998年12月30日第二次复诊,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明显改善,病人能扶拐杖行走,左上肢能向上举动,血压降至150/90mmHg,仍按原方继服10剂。

    1999年1月20日第三次复诊,经过4个疗程的综合治疗,病人可去拐杖行走,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中风后遗症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灵枢·剌节真邪篇论》“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诸病源候论》“风偏枯者因血气偏虚……久不瘥其气去,邪气独留则 成偏枯”。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症,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故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随症加减药物,以扶正为本,结合活血、化瘀、通络进行治疗,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血虚,气虚则血瘀,正气足才能胜邪,邪气去,经脉流通,筋脉才能得以荣养。临床配合针灸、按摩、肢体功能锻炼等,以达到疏通经脉气血,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及营养物质代谢,才有利于患病肢体的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300350天津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中心医院中医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马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