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1035
双矩钉治疗胫骨干骨折71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282-02

    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双矩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共71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女22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7岁;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47例;稳定性骨折45例,不稳定性骨折26例。

    1.2 手术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以胫骨干骨折端为中心,作小腿前外侧弧形切口,长约5cm,牵开胫骨前肌,显露出骨折断端,尽量保护断端骨膜,清除血肿,再在胫骨结节两侧作倒“八”字切口,长约2.5~3cm, 用1cm宽骨刀或骨凿穿骨皮质,在两侧各插入一根预先弯成浅弧形的双矩钉,调整双矩钉进入的角度及保持钉尾高度一致,然后将双矩钉同时打入,当钉尖接近骨折端时,停止打入,再将骨折复位后,在钉尾轻锤击使其过断端达到远骨折端髓腔,钉尾埋于皮下约0.5~1cm,修复骨膜,冲洗关闭伤口。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按照《实用骨科学》“管状骨Rerkins法骨愈合时间标准”,本组71例均随访6个月~3年,临床愈合19例,牢靠愈合52例。

    2 讨论

    根据血液供应的解剖特点,胫骨的血供有两个来源,即滋养动脉和骨膜血管,胫骨的滋养动脉源于胫后动脉,该动脉分成3个上行支,仅有1个下行支,再分成小支供应骨面,胫前动脉沿骨间膜而下发生很多分支供应胫骨骨膜,在正常情况下,骨膜在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中起较小作用,当胫骨骨折后由滋养动脉而来的髓内血液遭到破坏时,骨膜的血液供应就逐渐成为主要作用,所以在手术中应尽量少破坏胫骨骨膜;以往胫骨干多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由于切口长,对组织及骨膜剥离多、损伤大,故在骨折的基础上又增加滋养动脉及骨膜损伤,势必进一步破坏了局部血液供应,加重骨折端较大范围的缺血、坏死、吸收等。

    另一方面,从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方面来讲,钢板内固定可保持骨折端复位,但也可导致生理负荷不经过骨断端,使断端失去了正常负荷,而由钢板本身通过,正常生理的机械性刺激减少,引起局部骨吸收或骨萎缩,使骨折端受到了应力性的保护,在螺丝钉平面,有应力性的集中,在取钢板、螺丝钉时可发生疲劳性骨折或螺丝钉折断的可能性等。
, 百拇医药
    经以上生物力学分析,胫骨干骨折往往局部原始损伤较严重,骨膜剥离也广泛,钢板内固定术后,由于恢复期治疗处理不当,易形成骨折断端吸收、萎缩及硬化,并常忽略了局部皮肤、软组织受到的威胁刺激,感染几率大,后期存 在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功能障碍等问题;本组就有9例原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的胫骨干骨折发生骨不连,改用双矩钉内固定后骨折获得愈合。

    双矩钉属于髓内固定,具有纵向扣击加压作用,且不占小腿内软组织容积,感染几率相对较小,反之,对小腿软组织威胁较小,能预防骨折病发生,避免了骨折断端的应力性保护及应力性集中作用,从而排除了如上述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根据胫骨结构解剖特点,双矩钉内固定在经皮质打入髓腔时呈“V”字形,嵌紧髓腔中,其纵剖面呈“X”形四点固定,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侧向、旋转、成角移位和分离作用,由于切口小,对组织及骨膜损伤小,加上达到坚强髓内固定,术后不需任何外固定,使膝、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患肢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利用生物力学作用使骨折端紧密嵌插,促进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较快。本组随访的71例全部愈合,证明其固定效果是可靠的。骨折愈合后只需在皮肤作一小切口即可取出双矩钉,具有操作简便,不需再住院的优点,免受二次手术痛苦,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作者单位:710600陕西临潼解放军第33医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贾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