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1656
氨甲蝶呤联用甲酰四氢叶酸治疗异位妊娠39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3-0249-02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日益上升趋势,由于B超,血清及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异位妊娠能得到早期诊断。在发生的人群中,未婚或(和)未育者明显增多,在力求保留生育能力和微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氨甲蝶呤(MTX)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临床上广为推介,但用法、疗效、选择病例等方面变化较多,疗效相差较大。我院于2001年1月~2002年9月用氨甲蝶呤—甲酰四氢叶酸(MTX-CF)治疗异位妊娠39例,治愈34例,副作用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病例 2001年1月~2002年9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住院的异位妊娠74例,其中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MTX-CF治疗:(1)妇科B超及临床症状体征提示无活动性出血,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2)病变早期未破;(3)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明显减少;(4)病人或(和)家属了解并同意此种治疗方案。共39例接受MTX-CF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2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25.9岁,未婚16例,已婚18例,宫内节育器避孕3例,其中,38例有42~63天停经史,腹痛者33例,均为下腹隐痛或坠胀不适,不规则阴道流血37例,直肠陷窝积液无或<3cm 3 者23例,<5cm 3 者7例,可见心搏1例,血HCG为240~7200mIU/ml(本院正常值<180mIU/ml)。

    1.3 治疗方法 对于血HCG>1000mIU/ml者,MTX于第1、3、5、7天按1mg/(kg·d)肌肉注射,CF于第2、4、6、8天按0.1mg/(kg·d)肌肉注射,予以解毒,8天为1个疗程;对于血HCG<1000mIU/ml者,MTX于第1、3、5天按1mg/(kg·d)肌肉注射,CF于第2、4、6天按0.1mg/(kg·d)肌肉注射予以解毒,6天为1个疗程,再配合抗炎,护肝及升白细胞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隔日复查血象,每周检测血HCG1~3次。 对部分病人(如阴道流血出现且渐增多,和(或)见蜕膜管型者,考虑体内HCG下降明显),在HCG呈下降趋势情况下,可改换为检测尿妊娠实验转为弱阳性或阴性后再转换为检测血HCG直至正常,如HCG下降不明显,间隔1周后并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情况下,用第2疗程,此时可采用6天疗法,直至血HCG降至正常为止。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以血HCG2次正常,B超检查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为治愈,39例中治愈34例,治愈率87.2%。25例1个疗程治愈,9例2个疗程治愈,未治愈5例,其中内出血急诊手术3例,血HCG下降不明显且伴出现腹腔内少量多次出血2例,改为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妊娠。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有轻微的恶心,厌食等消化道症状,2例有轻度的头晕,经补液,休息等对症处理后消失,2例有胆碱酯酶明显升高,1例有SGPT轻度升高,经护肝处理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氨甲蝶呤(MTX)为抗代谢类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干扰DNA合成,致使增生活跃细胞死亡。甲酰四氢叶酸(CF)可以以旁路越过氨甲蝶呤阻断的代谢途径,参与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到拮抗氨甲蝶呤的作用。由于妊娠时滋养叶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对氨甲蝶呤的抑制作用较正常细胞敏感 [1]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应用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用药方法较多,有静注,多剂量肌注,局部病灶注射,小剂量多次注射,单次肌肉注射等,均取得肯定效果。由于MTX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因个体差异,可出现口腔溃疡、胃肠炎、骨髓抑制、皮炎、转氨酶升高等,采用MTX-CF配伍应用,一方面按1mg/(kg·d)将MTX剂量减到最低有效量,减少MTX的毒副作用,同时又在用药24h后,应用CF进行解毒,进一步降低MTX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杀伤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法简单,易于应用。MTX既可杀死胚胎组织,又不破坏输卵管组织,可保持输卵管的完整性,特别适用于迫切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或合并有其他疾病不适宜手术治疗者 [2]

    参考文献

    1 顾美皎.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 册,1991,18(2):82.

    2 郑英.异位妊娠的化疗.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9,5(5):234.

    (收稿日期:2003-01-29)

    作者单位:132300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一 坤), http://www.100md.com(姜英雁)